第十七章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arrhythmia)即心动的节律和频率异常。心律正常时心脏协调而有规律地收缩、舒张,顺利完成泵血功能。心律失常时心脏泵血功能发生障碍,影响全身器官的供血。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可危及生命,必须及时纠正。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起搏器、电复律、导管消融和手术等)两种。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1、折返激动(reentry)
折返激动指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顺着另一环形通路折回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
是引起早搏、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等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2、自律性增高
自律细胞以窦房结自律性最高,当①自律细胞4相自动除极速度增快或②最大舒张电位减小、或③阈电位负值增大(与静息电位之间的差距缩小),均可致自律性升高,冲动形成增多,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而当自律性细胞或非自律性细胞的膜电位降低到-60mv或更小时,可产生4相自发除极而发放冲动,即为异常自律性,后者常发生于心肌缺血、心肌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和强心苷中毒等病理状态时。
3、后除极(afterdepolarization)
后除极是心肌细胞在一个动作电位后产生一个提前的除极化。其特点是频率高、振幅小,可呈震荡性波动,膜电位不稳定,易引起异常冲动的发放,形成触发活动。后除极可分两种:
(1)早后除极(EAD):是指在复极化尚未完成时出现的除极,多发生在2、3相中,主要由Ca2+内流增多所致。
(2)迟后除极(DAD):是指在完全复极之后的继发性除极,多发生在第四相中,是细胞内Ca2+过多而诱发Na+短暂内流所致。
4、基因缺陷
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目前第一个被肯定的由基因缺陷引起的心肌复极异常疾病。表现为Q-T间期延长,出现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并发晕厥及猝死。
5、心律失常发生的离子靶点假说
心肌细胞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这些通道表达和功能的彼此平衡是心脏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当某种通道的功能或表达异常时,通道间平衡打破,将出现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