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经济学上的财富,有各种各样的名称,有人称之为物质财富,有人称之为自然财富,有人称之为人为财富,也有人称之为财富;明确地将经济学上的财富称为社会财富的是马克思,在马克思看来,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都是由
A.金银构成的 B.价值构成的 C.货币构成的 D.使用价值构成的
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A.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马克思指出,“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转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这里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个别劳动 D.社会劳动
5.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B.商品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的
6.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
A.两种不同的商品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B.两种不同的商品对人们有相同的效用
C.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D.两种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7.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商品交换的实现 C.能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的出现 D.价值规律发挥作用
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的尺度是
A.具体劳动 B.复杂劳动 C.简单劳动 D.个别劳动
9.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10.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通过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运动 B.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
C.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进而影响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
D.按照市场供求状况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结果
11.在人类历史上,自从出现商品交换以来,商品的价值形式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有四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依次是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B.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C.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12.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包含着一系列内在矛盾,其中最基本的矛盾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13.马克思认为“一种商品变成货币,首先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换句话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这句话说明了
A.货币的本质 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一回事
C.货币的基本职能 D.只有货币才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14.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上,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与其他商品相比还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这就是
A.它完全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B.它是由劳动者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决定的
C.它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D.它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15.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的二重性是指
A.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6.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和“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这句话的意思是
A.剩余价值可以在流通中产生,也可以在生产中产生 B.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在生产中产生
C.剩余价值在生产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 D.剩余价值在流通中产生,但要以生产为条件
17.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全部价值是劳动力自身价值和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是借助于
A.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B.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具体劳动实现了价值增殖 D.抽象劳动实现了价值增殖
18.在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土地、设备和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
A.具体劳动而实现了价值增殖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实现了价值增殖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19.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
A.工人用于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B.工人用于创造新产品使用价值的时间
C.工人用于补偿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时间 D.工人用于创造新产品全部价值的时间
20.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400万元,其中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100万元,购买劳动力部分为100万元,生产出商品价值300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
A.300% B.200% C.150% D.100%
21.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根据是资本不同部分
A.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B.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D.周转速度的不同
22.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其中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是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D.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垄断市场和价格
23.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由于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则是
A.个别企业靠延长工作日和增加劳动时间的结果 B.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24.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这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和竞争的外部压力决定的。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B.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C.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结果 D.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没有关系
2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这句话揭示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
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
C.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内在地、本质地、必然地联系在一起
D.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就是“机器排斥工人”的过程
26.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循环,不是当做孤立的行为,而是当做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
A.资本周转速度快慢对剩余价值实现的影响 B.资本周转速度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C.资本周转速度快慢对平均利润率的影响 D.资本周转速度快慢对银行利率的影响
27.产业资本可以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其划分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28.产业资本就是“在总循环过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在每一个形式中执行相应职能的资本”。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B.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C.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29.社会生产是连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实物补偿问题 D.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30.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马克思把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划分为第Ⅰ部类和和第Ⅱ部类的依据是
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 B.社会总产品的交换形式
C.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形式 D.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
31.工资形式对资本主义“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这种表现形式掩盖了现实关系,正好显示出它的反面。”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B.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C.是劳动力的价值 D.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3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为了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工人劳动一段时间后,资本家会支付给工人一定数量的工资。表面看来,工人好象是出卖劳动,工资是劳动的报酬。然而,马克思并没有被这一假象所迷惑,他始终强调“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的价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劳动的价格
3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同时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资本主义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之比。它反映了
A.生产资本的增殖程度 B.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D.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34.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是资本本性的内在要求。平均利润率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 D.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协商的结果
35.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提到“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我们的经济制度都受到动荡的经济周期的折磨”,“商业周期(或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所以呈现周期性,其原因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关于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以及交换价值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马克思指出,“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并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形成价值。这就是说,要把人类抽象劳动,凝结在一定的物体里面,即一定的对象里,它才形成价值。”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说明它是
A.商品的本质属性 B.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C.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D.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3.交换价值指的是当一种产品在进行交换时,能换取到其他产品的价值,它是
A.一种商品价值与另一种商品价值相交换量的关系或比例
B.一种商品使用价值与另一种商品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C.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D.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而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下列关于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有
A.使用价值是永恒范畴,而价值是历史范畴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C.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D.使用价值和价值既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又相互对立
5.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
A.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B.生产者既实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了商品的价值
C.生产者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却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D.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支付了商品的价值
6.具体劳动是指人们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所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区别在于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的人类劳动 B.不同的具体劳动的质不同,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D.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7.“物以稀为贵,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观点 B.是错误的观点
C.正确揭示了决定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根源 D.否定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决定作用
8.劳动生产率通常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另一种是用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B.劳动者技术的平均熟练程度
C.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D.生产过程中分工和协作的合理程度
9.马克思指出,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是“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这段话表明
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或基本规律 B.价值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强制性
C.价值规律具有自发性 D.价值规律排斥人的主观能动性
10.马克思明确说过:“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来出售这个假定,当然只是意味着:它们的价值是它们的价格围绕着运动的重心,而且价格的不断涨落也是围绕这个重心来拉平的。”这表明,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11.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主要包括
A.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B.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C.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D.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
12.劳动力在任何社会中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而劳动则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商品。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还在于
A.劳动力是蕴藏在人们身体中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它是存在于活的人体内的劳动能力
B.劳动则是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和发挥
C.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 D.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
13.马克思指出“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构成包括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所必须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生产新的使用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D.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15.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而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来反映。它是
A.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工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16.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17.马克思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恩格斯高度评价说“这个区别提供了一把解决经济最复杂的问题的钥匙”。这一区分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为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18.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人口。这种人口过剩,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自然的,而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相对于资本增殖需要而言的人口过剩。相对人口过剩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简言之就是,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的过剩人口。其形式主要包括
A.潜伏的过剩人口 B.暂时的过剩人口 C.停滞的过剩人口 D.流动的过剩人口
19.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有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D.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20.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
A.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21.马克思指出“连续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要保证资本主义生产的连续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产业资本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B.产业资本必须有三种循环方式
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 D.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
22.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就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考察社会总资本运行的基本理论前提是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实现 B.社会生产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C.社会生产分为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23.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关于资本主义工资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地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是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关键
B.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分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
C.资本主义工资小于工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新价值
D.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
24.马克思指出:“我们在这里最初看到的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一回事,不过它具有一个神秘的形式,而这个神秘化的形式必然会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出来。”恩格斯也指出:“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对这两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 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内容
C.剩余价值是资本的赢利 D.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5.资本主义各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决定了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利润率。对于资本家来说,要求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这就要求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
A.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是通过资本的转移实现的
C.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和剩余价值在各部门分割的过程 D.是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趋于平均化的过程
26.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下列选项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理解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
B.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C.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D.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法律都属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范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Ⅰ
1.D 2.B 3.D 4.B 5.C 6.C 7.B 8.C 9.A 10.C 11.A 12.A 13.C 14.C 15.B 16.C 17.D 18.B 19.C 20.B 21.B 22.C 23.C 24.A 25.C 26.B 27.D 28.D 29.B 30.D 31.A 32.B 33.D 34.A 35.B
二、选择题Ⅱ
1.ABD 2.ABCD 3.BC 4.ABC 5.CD 6.ABC 7.BD 8.ABCD 9.ABC 10.ACD 11.ABCD 12.ABCD 13.ACD 14.AD 15.CD 16.ACD 17.ABD 18.ACD 19.ABCD 20.BCD 21.CD 22.CD 23.ABCD 24.ABD 25.ABCD 26.ABCD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房地产经纪人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