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发展的过程性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12.实用主义奠基人詹姆士认为“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法
A.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B.都揭示了真理具有主观性
C.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 D.前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后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14.列宁指出:“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说明
A.人们无法认识世界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是对特定事物在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 D.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15.“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向越来越高的阶段上升,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了。”这一观点
A.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肯定了真理的辩证性 C.否定了真理的绝对性 D.否定了真理的相对性
16.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B.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C.真理与谬误在性质上并无根本对立 D.真理与谬误可以随时转化
17.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说明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19.王夫之:“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他的这一观点
A.主张知易行难 B.主张以行为基础的知行合一 C.主张因知进行 D.主张行先知后
20.“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像,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像,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这表明
A.想像是获得认识的基础 B.想像对主体认识活动有诱导作用
C.想像在认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D.想象属于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房地产经纪人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