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考研 >> 考研政治 >> 模拟试题 >> 文章内容

2022年考研《政治》常考习题:辩证唯物论

来源:华课网校  [2021年6月2日]  【

  辩证唯物论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 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 物质运动的绝 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题干引用的是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体现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 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坐地”是相对的静止,“日行八万里”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绝 对的运动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 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 都是诡辩论的观点

  C 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D 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辩证法的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其弟子克拉底鲁提出的,是夸大绝 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所导致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一说法属于

  A 辩证法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诡辩论的观点

  D 唯心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 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句话是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 动是必 然的,静是偶然的

  D 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题干中“风定”“山幽”表示静;“花落”“鸟鸣”表示动。这句诗的意思是风停了但花还在飘落,鸟儿呜叫却显得山间格外幽静。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哲学原理。因此,选项B正确。A选项表述错误,只看到了运动和静止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二者之间的联系;C选项说法错误,必 然和偶然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不能简单地说动是必 然的,静是偶然的;D选项表述错误,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运动和静止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

  A 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

  B 意识是主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C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 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接和转化的中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意识不是物质本身,是物质经过人脑抽象加工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反映。因此,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 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B 是不受约束的

  C 是任意的

  D 受制于客观规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意思是,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因此,A选项正确。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并不是不受约束的、任意的,BC选项错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并不等同于受制于客观规律,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认识和发展规律,可以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以达到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D选项错误。

  决定我们一生的,有时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因为人们有选择,所以

  A 人可以适应也可以消灭规律

  B 人能够超越客观因素的制约

  C 人能够超越主观因素的制约

  D 人能够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人不能消灭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以达到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选项ABC错误。题干体现的是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广延性

  B 持续性

  C 可知性

  D 客观实在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的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科学的物质范畴是

  A 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 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C 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 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的物质范畴。科学的物质范畴是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最高概括,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D表述错误。A选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不选;B选项中,“某一层次”表述错误,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故不选。

  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对物质的把握是通过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BCD选项都是干扰选项。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这种观点属于

  A 否认精神性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

  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 否认静止的诡辩论观点

  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列宁提出:“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列宁的这句话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发展,其原因都在于物质世界自身,即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A选项表述错误,否认精神性存在不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唯心主义夸大意识的作用,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C选项属于过度推理,列宁的这个观点是从世界的本原问题(第一性问题)上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并没有否认静止的存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静止也是一种运动,是不显著的运动。D选项和题干无关。

   ☛☛☛进入2022年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库>>>更多考研试题(每日一练、模拟试卷、历年真题、易错题)等你来做!

扫码进入考研交流群

☟☟☟

责编:hym

报考指南

  • 学历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外贸考试
  • 计算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