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论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 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 物质运动的绝 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题干引用的是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体现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 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坐地”是相对的静止,“日行八万里”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绝 对的运动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 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 都是诡辩论的观点
C 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D 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辩证法的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其弟子克拉底鲁提出的,是夸大绝 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所导致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一说法属于
A 辩证法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诡辩论的观点
D 唯心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 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句话是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 动是必 然的,静是偶然的
D 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题干中“风定”“山幽”表示静;“花落”“鸟鸣”表示动。这句诗的意思是风停了但花还在飘落,鸟儿呜叫却显得山间格外幽静。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哲学原理。因此,选项B正确。A选项表述错误,只看到了运动和静止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二者之间的联系;C选项说法错误,必 然和偶然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不能简单地说动是必 然的,静是偶然的;D选项表述错误,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运动和静止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
A 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
B 意识是主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C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 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接和转化的中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意识不是物质本身,是物质经过人脑抽象加工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反映。因此,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 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B 是不受约束的
C 是任意的
D 受制于客观规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意思是,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因此,A选项正确。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并不是不受约束的、任意的,BC选项错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并不等同于受制于客观规律,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认识和发展规律,可以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以达到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D选项错误。
决定我们一生的,有时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因为人们有选择,所以
A 人可以适应也可以消灭规律
B 人能够超越客观因素的制约
C 人能够超越主观因素的制约
D 人能够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人不能消灭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以达到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选项ABC错误。题干体现的是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广延性
B 持续性
C 可知性
D 客观实在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的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科学的物质范畴是
A 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 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C 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 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的物质范畴。科学的物质范畴是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最高概括,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D表述错误。A选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不选;B选项中,“某一层次”表述错误,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故不选。
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对物质的把握是通过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BCD选项都是干扰选项。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这种观点属于
A 否认精神性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
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 否认静止的诡辩论观点
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列宁提出:“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列宁的这句话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发展,其原因都在于物质世界自身,即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A选项表述错误,否认精神性存在不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唯心主义夸大意识的作用,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C选项属于过度推理,列宁的这个观点是从世界的本原问题(第一性问题)上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并没有否认静止的存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静止也是一种运动,是不显著的运动。D选项和题干无关。
☛☛☛进入2022年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库>>>更多考研试题(每日一练、模拟试卷、历年真题、易错题)等你来做!
扫码进入考研交流群
☟☟☟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房地产经纪人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