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教师招聘考试 >> 特岗教师招聘 >> 模拟试题 >> 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第七章模拟试题及解析

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第七章模拟试题及解析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8-02-20  【

  答案及解析:

  一、判断题

  1,【答案】×。解析: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2,【答案】√。解析: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学科课程的总体设计,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规范性确定学科教学目标、内容范围、顺序,是教师教学工作指南,编写教科书和测评教学质量的依据。

  3,【答案】√。解析:新课程标准与原大纲相比较,从目标结构上看,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加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4,【答案】×。解析: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料,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5,【答案】×。解析:选修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而非共性。

  6,【答案】√。解析:核心课程是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

  7,【答案】×。解析:根据课程的综合程度及其发展轨迹,综合课程可以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

  8,【答案】√。解析: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三类课程不是三个完全独立的部分,它们构成了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拥有共同的培养目标,实现不同的课程价值,承担不同的任务,履行不同的责任,从不同的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9,【答案】×。解析: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强调学科结构的意义,强调基本结构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一致,强调知识结构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儿童在教学中是发现问题并改组知识结构的主体。寻求教师讲授和学生发现之间的一种平衡,以节省时效,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

  10,【答案】×。解析:以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为主编排的课程是活动课程。

  二、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

  2,【答案】A。解析: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在教材编制、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都需要教师予以关注。

  3,【答案】C。解析: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中心课程,是一种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4,【答案】C。解析: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泰勒,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5,【答案】D。解析:组织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

  6,【答案】B。解析:课程是学校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案,即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

  7,【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的内容是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缺点。

  8,【答案】D。解析: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9,【答案】D。解析:广义的课程资源包括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素材性课程资源)和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条件性课程资源)。

  10,【答案】C。解析: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编写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直线式教科书结构指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螺旋式教科书结构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题干描述中“关键概念和原理重复出现”符合螺旋式的特点。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根据综合课程的综合程度及其发展轨迹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相关课程。相关课程就是在保留原来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寻找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的共同点,使这些学科的教学顺序能够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插进行。

  (2)融合课程。融合课程也称合科课程,就是把部分科目统合兼并于范围较广的新科日,选择对学生有意义的论题或概括的问题进行学习。

  (3)广域课程。广域课程就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

  (4)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社会问题就像包裹在教学内容里的果核一样,又称为问题中心课程。

  2,【参考答案】

  课程实施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一是可传播性。即向各地学校推行的程度;二是可操作性,即使用时的方便程度:三是和谐性,即与流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四是相对优越性,即相对于原有课程而言新课程的长处。

  (2)交流与合作。交流可以是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实施者之间的交流。经常交流有关课程计划方面的情况,并能达成如何实施的共识,对成功的课程实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课程计划的实施负有领导、组织、安排、检查等职责。首先,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做好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动员,使教师理解新课程的意义和含义,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保证新课程的实施。

  (4)教师的水平。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最直接的参与者。新的课程计划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要通过培训使教师形成新课程的理念。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方法。

  (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新的课程计划的实施,需要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最直接的支持者应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如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同时,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如新闻媒体的舆论支持、家长的理解支持等。

12
纠错评论责编:Luffy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