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通过考试选出19名优等生,可以享受和校长吃饭的殊荣,对此“嘉奖”方式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该举措既是物质盛宴,更是精神盛宴,对激励优等生将起到促进作用,其初衷是好的。但也不应忽视其消极影响,同时要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首先,“校长晚宴”是中国教育现状的一个真实的缩影,是对应试教育毫无挑剔的肯定,对素质教育的无声反抗。
其次,此晚宴的准备不仅消耗了很多老师的精力和时间,例如晚宴地点的选取、晚宴食物的选择等,而且进餐场所过于讲究,难免“仪式化”。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庞,夹杂在觥筹交错的晚宴上,给人的第一感觉就不协调。而最近一段时间,对于教育功利化、教育歧视的讨论也很多,人们不免用看待“绿领巾”、“红校服”的眼光来看此事。
最后,对于后进生来说,此举措无疑是在向大家宣告“唯分数论”的作用,“共享晚宴”的方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将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总之,“共进晚餐”这种方式,其本身还有需要完善之处,我认为只有在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选取合适的交流方式才会获得更大程度的接受。
【参考答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强调的是教育者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与信念,是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告诫我们每一位老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可教性,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生进了学校,就是进入了一所锤炼意志、锻炼品格、增长智慧的大熔炉,老师是炼钢人,学生要百炼成钢依靠的是老师的教育。老师的品格、知识面、智商、情商以及如何引导和教育学生,这些都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但是当前仍然有很多老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没有从自身查找不足,也没有从根源上帮学生找到问题所在,而是一味地认为这个学生无可救药了,甚至给很多学生打上坏孩子的烙印,让很多学生在“我是坏孩子”的阴影里沉沦,这无疑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甚至让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
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一方面这里的 “好”不仅指学生的考试成绩。一个人,不论其知识水平高低、能力大小,只要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就是优秀的人才,教育应该是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谨记自身使命,真正负好教书育人的责任,从实际出发,把握和遵循人才成长的科学规律,用系统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要鼓励“人尽其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