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B[点评]《幼儿园工作规程》于1989年开始试行,1996年正式实施。
2.D[点评]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3.C[点评]遗传因素是先天因素中的最重要内容。
4.B[点评]1923年,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创立了“活教育”理论。
5.C[点评]蒙台梭利受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思想影响,认为教育要遵循自然。
6.B[点评]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儿童的不同年龄特征的需要,这符合发展适宜性原则。
7.B[点评]教师避免使用否定性语句,因为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弱。
8.C[点评]活动目标是某次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9.C[点评]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所以本题选C。
10.D[点评]题干所述的四种情况,只有D项是合适的,其他几项均不妥。
11.A[点评]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儿童不由自主的注意是无意注意。
12.B[点评]题干的观点属于环境决定论,也叫教育万能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发展是由环境因素、教育因素机械地决定的。其代表人物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因此,本题选B。
13.B[点评]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14.D[点评]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时,他会打呵欠。这是巴布金反射。
15.C[点评]我国幼儿教育中所特有的一条原则是保教结合原则。本知识点考生应牢记。
16.C[点评]题中例子表达了儿童的愿望,是一种愿望性想象。
17.C[点评]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是幼儿心理学研究中比较著名的理论。她通过对一百多个婴儿的观察,提出了关于情绪分化的较完整的理论和0—2岁儿童情绪分化的模式。她认为,3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快乐和痛苦。
18.C[点评]我国的义务教育指的是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所以本题选C。
19.C[点评]本题是常识题。《儿童权利公约》由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1990年9月2日生效。该公约旨在保护儿童权益,为世界各国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20.B[点评]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A和C项都是动物的本能行为,D项是干扰选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1)丰富学前儿童的表象,发展其言语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学前儿童大胆想象;
(4)创造自由宽松的气氛,鼓励每个学前儿童的自由创造。
22.[参考答案](1)不断提高幼儿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训练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机会;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习惯。三、案例分析题
23.[参考答案]首先,案例中明显呈现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特征,违背了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规律。儿童的成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的发展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幼儿园与小学是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两个教育机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其次,案例中“……很少组织游戏和体育活动,对唱歌、图画课不重视,经常改上拼音、识字、计算及智力训练课……”忽视了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在幼儿的发展中,体、智、德、美四育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不能相互取代。体、智、德、美任何一方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否则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最后,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较大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决定的。幼儿园课程的安排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幼儿园课程要融合在一日生活之中,保教合一。
(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幼儿园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
(3)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幼儿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四、论述题
24.[参考答案]幼儿在游戏中既有现实伙伴之间的交往,也有角色间的交往。如幼儿在表演游戏《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他们既是现实中的同伴,彼此知道相互的姓名、习惯、兴趣,因而作为同伴交往;但同时他们又是游戏中的玩伴,因而也有“白雪公主”“小矮人”之类的角色交往。幼儿正是在这些交往过程中,得以发展社会性。幼儿在分工与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如何尊重他人等。即便是发生纠纷,如分配角色发生争执、争抢玩具等,幼儿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设法解决纠纷,从而发展了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各种社会准则。幼儿在游戏中要遵守各种游戏规则,如“红绿灯”游戏中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下棋要遵守下棋的规则。幼儿还在游戏中逐渐学会如何制订规则,甚至他们会根据自身的理解修改规则,这使得幼儿对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幼儿理解、适应各种社会生活。幼儿正是通过游戏去积极地认识、理解并内化生活中的各种社会
准则。游戏有助于幼儿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思考问题。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妈妈”的幼儿要从妈妈的角度去说话、做事、想问题,还要关心自己的“孩子”,给“爸爸”分配一些任务,这就有助于消除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有利于幼儿认识他人、认识集体,把自己融入集体之中。
25.[参考答案]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新颖有趣的教具
新异的、形象鲜明、生动而又多变的刺激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因此在活动中应充分利用或制作具有这些特色的活动教具,如小木偶、幻灯片以及各种实物、标本、图片等。此外,还应该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游戏、看电影、参观等,使幼儿乐于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比老师直接讲解更使幼儿易于理解,幼儿也更感兴趣,更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2)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与求知欲
如果幼儿本身没有学习的欲望,即使成人勉强他学习,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相反,如果教学内容、活动设计等不能引起幼儿兴趣,则尽管幼儿有内在的学习动机,也难以维持学习活动。利用精心设置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这是将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有机结合的有效措施。
问题情境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是幼儿力所能及、但需要一定努力和投入才能解决的问题状态。问题情境的设置通常是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来实现的,而不是填鸭式或直接地将答案告诉幼儿。
(3)制定具体、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及时反馈幼儿的学习情况
幼儿活动的目的性较差,更不善于独立地提出活动的目的,这就谈不上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坚持性。因此,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在幼儿的游戏、作业、劳动等活动中,不断地向儿童提出各种具体而适当的要求,鼓励幼儿坚持把每件事情做完。向幼儿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可以激发幼儿完成任务的愿望和积极性,使幼儿抱着期待的心情准备投入学习,并能专心于学习活动。
比如:教师在让幼儿画画前,提出明确的目标:“今天小朋友们画的画是要送给你最亲最爱的爸爸妈妈的,看看谁能画一张最好的画送给爸爸妈妈。”有这样明确的目的,才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4)给予积极总结,使幼儿有成功体验
鉴于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教师对幼儿所完成的任务表示赞赏,肯定幼儿的进步和努力,则幼儿更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取心增强,自然渴望做更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事。因此,教师要对幼儿有积极的期望,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尽量避免使他们感受到挫折,这样他们对学习自然会表现出更大的热心。
教师应该对幼儿有积极的期望和全面的评价,幼儿的能力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在某一学习活动上落后于他人的幼儿,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较差,教师要善于发掘这类幼儿的长处,并给予机会让他们把长处表现出来。如果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则他们的潜能便能得到发挥,也会引起他们其他方面的学习动机。
总之,幼儿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因人而异,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具体的问题来采取相应的引发措施,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五、活动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小班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爱。
2.学会做糖果,培养动手能力。
3.懂得尊老爱幼,告诫幼儿吃糖多了不好。
二、重点难点
懂得尊老爱幼,告诫幼儿吃糖多了不好。
三、活动准备
课件、糖纸若干、橡皮泥、牙签若干、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儿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边放课件边讲故事《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
2.提问:小松鼠送给外婆一件什么样的礼物?你想送给你的外婆一件什么样的礼物?
3.亲子互动:把你的甜蜜的礼物(一个吻,深情的拥抱)送给你的爸爸妈妈、老师。
4.动手操作:教师教幼儿做糖果(先用橡皮泥抟成糖弹,再用糖纸包起来,将两边扭起来。也可抟成糖弹后插上牙签,做成棒棒糖。)
5.放音乐,幼儿自由操作:做糖果。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将做的糖果送给家人,教育幼儿吃东西的时候要长幼有序。
五、活动延伸
告诫幼儿吃糖多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