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7 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了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劳动的具体形式不同是由劳动的目的、使用的工具、劳动对象、操作方法、劳动结果等方面的不同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不以任何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的条件。
抽象劳动是指抛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或消耗。无论是在哪一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都要支出或消耗脑力和体力,这种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或消耗,对于生产任何商品的劳动来说都是相同的。可见,抽象劳动只存在量的差别。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考点8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货币的本质决定了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前两种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只是通过观念中的货币就可以了。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必须是实在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究竟需要多少货币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货币流通规律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的职能。真正能够充当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属货币,如金银铸币、金银条块等。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赊买赊卖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由商品的赊买赊卖引起的。
世界货币是指黄金或白银越出一国的范围,在国与国之间充当货币,发挥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贵金属。但是,在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黄金作为世界货币已经减少,某些经济发达和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的货币如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9 资本主义工资
1.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工人在劳动市场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时才是劳动。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为条件。劳动不是商品,而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按劳动时间或劳动成果以及劳动熟练程度支付工资的,工资就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表明,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一旦采取了工资的形式,就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马克思科学地说明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2.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资本主义工资有两种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是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两种基本的工资形式的基础上,出现了“血汗工资制度”。其特点是通过科学的“操作研究”,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到极限,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这种工资形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泰罗制”和“福特制”。
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但两者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而实际工资却可能降低。这是因为,实际工资的水平不仅取决于货币工资的高低,还取决于物价的高低。如果名义工资不变,物价上涨,或者名义工资的提高赶不上物价的上涨速度,实际工资就会下降。
考点10 资本的循环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产业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业资本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生产作准备。在这一阶段上,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