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4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挥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有两个方面:⑴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⑵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即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
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就是:随着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但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商品价格与价值的不相一致,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因为,商品价格的确定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会偏离价值太远。从长期的趋势和社会总体来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是会相互抵销的,商品价格的平均数仍然是和价值相一致的。
3.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⑴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⑵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⑶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5 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是质和量的统一。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只能由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条件是:⑴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即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它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绝大多数生产者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⑵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即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它是指生产经验的多少,技术的纯熟状况和单位时间内劳动力支出的多少。
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差别。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从事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一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考点6 利润和平均利润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当剩余价值不是看作可变资本产物,而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随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相应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二者成同方向变化。二是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有机构成高低与利润率二者成反方向变化。三是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周转速度与利润率二者成同方向变化。四是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不变资本节省状况与利润率二者成同方向变化。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或平均利润的形成,是资本在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竞争结果。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一定量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分得的一份剩余价值,就是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就已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但这种转化只是一种质上的转化,在量上,一个生产部门的利润仍等于剩余价值。而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不同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获得的是等量利润。这样各个生产部门的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之间,就不仅质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在数量上也不相同。平均利润无论从质上还是量上都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的真正来源完全看不到了,从而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更加被掩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