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一、选择题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D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B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D )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C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D )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8.教师对学校或其它教育及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 )。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10.( B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4 B.1985 C.1986 D.1987
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C )。
A.幼儿园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12.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 D )不是其基本原则。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D.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
13.“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4.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C )。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15.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教师应具有( D )。
A.组织能力 B.调控能力 C.管理能力 D.教育能力
16.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
A.学科专业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政治思想素养 D.人格特质
17.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C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8.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 D )。
A.身心健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19.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B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20.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C )。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