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考试形式、考试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试卷结构
(一)题型与分值。
题型 |
题量 |
分值 |
单项选择题 |
约60题 |
约30分 |
多项选择题 |
约15题 |
约30分 |
判断题 |
约20题 |
约10分 |
材料分析题 |
约10题 |
约30分 |
合计 |
105题 |
100分 |
(二)考试内容与分值。
考试模块 |
分值 |
绪论 |
约4分 |
学生心理与教育 |
约14分 |
教师心理 |
约14分 |
学习心理 |
约16分 |
品德心理 |
约7分 |
课堂管理心理 |
约5分 |
德育概述 |
约5分 |
德育过程与原则 |
约6分 |
德育途径与方法 |
约6分 |
德育资源 |
约6分 |
教育政策法规 |
约9分 |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约8分 |
合计 |
100分 |
(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赋分比例约为4∶4∶2)
①学生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智力的含义,理解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运用卡特尔的智力理论,掌握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并加以运用。
②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感觉通道的差异,掌握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的含义及特点。
③学生性格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性格的含义及类型,理解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并能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④学生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气质的含义及类型,理解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掌握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掌握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了解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等。
3.教师心理。
(1)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的职业角色。
了解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理解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掌握教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加以运用。
了解角色的含义,理解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构成与特征。
掌握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阶段,包括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
(2)教师的威信。
了解教师威信的含义及影响因素,掌握并运用如何教师威信建立途径。
(3)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理解并掌握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内涵,了解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及特征,掌握并运用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与方法。
(4)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理解并掌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内涵及其作用,了解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掌握并运用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方法。
(5)教师对学生的期待。
理解教师期待效应的含义,了解教师期待效应产生的过程及其影响,掌握并运用教师期待效应以及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的方法。
(6)教师心理健康。
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标准,以及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掌握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能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掌握如何应对教师职业倦怠。
4.学习心理。
(1)学习概述。
了解学习的概念及其作用,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学习的类型。
(2)学习的主要理论流派。
①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理解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了解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②认知学习理论。
了解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了解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了解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掌握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①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特点,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并加以运用,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
②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
(4)知识学习与迁移。
①了解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技能、元认知的含义。
②掌握学习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5)问题解决的学习。
理解问题解决的含义及过程,掌握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能联系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6)创造性思维。
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理解智力、环境等其他因素与创造性的关系,结合实际运用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5.品德心理。
(1)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掌握品德的概念。
(2)运用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了解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