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规划
1.学科的形成及组成
产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大工业的建立和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扩大。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由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实践、城市建设立法三部分组成。
2.定义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其目的是为城市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建立一个良好时空秩序,以满足市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日益发展的需要。
3.学科性质
城市规划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建筑、地理、历史、环境、美学、艺术等方面内容。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学科。
城市规划理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城市规划是一门动态的发展中的学科。
(四)城市的功能作用
1.政治方面的作用
促成意志的统一,权力的加强和集中。
2.经济方面的作用
集约效应(超过预计的加和性的联合效应)。城市在物质上、劳力上、生产技术上等是一种高度的聚合,产生集约效应。
3.社会作用
是城市促进了大社会的形成,生活的社会化,进入到法理社会,社会组织力量的强化,社会性的大大加强,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4.文化方面的作用
城市,人类文明的载体,历史在城市中的沉淀,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就行成了城市文化,城市对文化的作用,体现为凝聚、传递、储存、更新。
(五)城市化
1.涵义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解释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水平也从一个方面表现为社会发展的水平,表示工业化的程度。
2.表现特征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3.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间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各国的发展历程不尽相同,英国在19世纪末进入稳定期,美国在20世纪初城市化进程加快,现已稳定,我国至20世纪末尚处于初期阶段,在21世纪城市化速度将加快。
4,中国城市化道路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如何走?有两点应该的共识
一是不能走一些国家曾经出现的情况,即大量农村人口,或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或弃农进程的人口,盲目的流入大城市;二是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的道路,这可以比作要在河流的支流修建小水库,拦洪蓄水,以免直接冲向大江河,形成灾害。
由于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在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城市化的道路也有区别,东部地区以发展乡镇工业,外资企业等发展小城镇,而西部地区目前还应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增加这些地区的二、三产业,增加其对小城镇的辐射扩散影响,为发展乡镇工业及小城镇创造条件。
例:
1.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的因素有:(D)
A人口数量;B产业结构;C行政管辖D 规划特点
2.城市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B)个社会发展阶段
A1;B2;C3;D4
3.我国预计于2020年城市化人口占总人口(B)
A30%;B45-50%;C50-60%;D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