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热环境
一、室外热环境(室外气候)
室外热环境由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等因素综合组成的一种热环境。
㈠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热量的基本来源,是决定室外热环境的主要因素。
2.太阳辐射的组成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太阳直接射达地面的部分,称为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散射辐射。
3.太阳常数
在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处,垂直于人射光线的大气界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热流密度。
天文太阳常数(理论计算值):I0=l395.6W/m2;
气象太阳常数(实测分析值):I0=1256W/m2。
4.影响太阳辐射照度的因素
大气中射程的长短,太阳高度角,海拔高度,大气质量。
5.太阳光谱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分布在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区域,其中97.8%是短波辐射,所以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㈡室外气温
1.室外气温:距地面1.5m处百叶箱内的空气温度。
2.变化规律
⑴年变化规律:由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引起,形成一年四季气温变化,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大陆)或8月(沿海、岛屿),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或2月。
⑵日变化规律:由地球自转引起。日最低气温出现在6:00~7:00左右。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左右。
㈢空气湿度
1.湿度: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可用绝对湿度或相对湿度表示,通常使用相对湿度表示空气的湿度。
2.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变化不大,但由于空气温度的变化,使得空气中饱和水蒸气压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相对湿度变化强烈。
⑴年变化规律:最热月相对湿度最小,最冷月相对湿度最大,季风区例外。
⑵日变化规律:晴天时,日相对湿度最大值出现在4:00~5:00,日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在13:00~15:00。
㈣风
1.风:指由大气压力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
2.风的类型
⑴大气环流:由于太阳辐射热在地球上照射不均匀,使得赤道和两极之间出现温差,从而引起大气在赤道和两极之间产生活动,即为大气环流。
⑵地方风: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引起的小范围内的大气流动。如海陆风、山谷风、林原风等。
3.风的特性
⑴风向:风吹来的地平方向为风向。可使用四方位东(E)、南(S)、西(W)、北(N)表示,细分则使用八方位,即在上述四方位中增加东南(SE)、东北(NE)、西南(SW)、西北(NW),甚至使用十六方位表示。
风向频率图(风向玫瑰图)是一定时间内在各方位刮风频率的统计图,可由此了解当地的风向,尤其是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⑵风速:单位时间内风前进的距离,单位为m/s。气象学上根据风速将风分为十二级。
㈤降水
1.降水:从大地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进入大气层,经过凝结后又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的水分。如雨、雪、雹都属降水现象。
2.降水的性质
⑴降水量:降落到地面的雨以及雪、雹等融化后,未经蒸发或渗透流失而累积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单位:mm。
⑵降水强度:单位时间(24h)内的降水量,单位:mm/d。
根据降水强度,可将降水划分如下:小雨<10mm 中雨 10~25mm 大雨25~50mm 暴雨50~1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