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疗法
(一)超声雾化吸入法
1.特点:雾量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小而均匀,直径在5μm以下。
2.超声雾化吸入器的结构
(1)超声波发生器:输出高频电能。
(2)晶体换能器:将电能转化为超声波声能。
(3)透声膜:声能可透过该膜作用于罐内药液,使产生雾滴喷出。
(4)水槽、雾化罐、螺纹管和口含嘴(或面罩)。
3.超声雾化吸入目的
目的 |
药物举例 |
适应症 |
湿化气道,稀释痰液 |
α-糜蛋白酶 |
气管切开术后、痰液黏稠等 |
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 |
庆大霉素等抗生素 |
胸部手术前后、呼吸道感染等 |
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 |
地塞米松 | |
解除支气管痉挛 |
氨茶碱、沙丁胺醇 |
支气管哮喘等 |
治疗肺癌,间歇吸入抗癌药物 |
米丹白美又趣谈(α-糜蛋白酶、祛痰)
校中常考第三名(消肿、地塞米松)
暗查捷径来杀敌(氨茶碱、解痉、沙丁胺醇)
考上清大笑开颜(庆大、消炎)
4.操作要点
(1)水槽内加冷蒸馏水,浸没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药液稀释至30~50ml放入雾化罐内。
(2)先开电源开关,调整定时器,再开雾量调节开关。
(3)闭口深呼吸。
(4)使用时间为15~20分钟。
(5)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
(6)雾化罐、口含嘴和螺纹管浸泡消毒1小时。
5.注意事项
(1)水槽内水温超过50℃或水量不足:应先关机,再更换冷蒸馏水;雾化罐内药液过少,不必关机,从盖上小孔向内加药。
(2)晶体换能器和透声膜易破碎,操作时动作应轻。
(3)需连续使用雾化器中间应间歇30分钟。
(二)氧气雾化吸入法
1.目的:消炎,解除痉挛,祛痰。
2.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湿化瓶内不放水,调节氧流量达6~8L/min。
(2)病人手持雾化器,口含嘴放入口中,闭口深吸气,呼气用鼻。
(3)严禁接触烟火及易燃品。
注射给药法
(一)注射原则
1.无菌操作原则
(1)操作环境;操作者;操作用物。
(2)注射部位:常规消毒法或用棉签蘸安尔碘,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形涂擦2遍,直径在5cm以上。
2.查对制度
(1)“三查七对”。
(2)检查药物:混浊、沉淀、变色、变质,药物已过有效期,以及安瓿有裂痕等现象,不可应用。
(3)查对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3.消毒隔离制度
(1)注射用物一人一套。
(2)所有物品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一次性物品按规定分类处理。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药物的剂量、黏稠度、刺激性的强弱、注射部位。
5.注射部位:无损伤、炎症、硬结、瘢痕、皮肤病。不损伤神经和血管,长期注射者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6.注射药液现用现配
7.排尽空气
8.进针角度和深度
9.注药前检查回血
10.减轻疼痛
(1)分散注意力,取合适体位。
(2)“两快一慢”。
(3)注射刺激性强的药液,选择粗长针头,进针要深。同时注射多种药物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
(二)注射前准备
药液抽吸法
(1)安瓿
1)轻弹安瓿。
2)用75%乙醇棉签消毒安瓿颈部,用砂轮划锯痕,再次消毒。
3)针尖斜面向下,伸入安瓿内的液面下吸药。
(2)密封瓶
注射器内抽吸与药液等量的空气并注入瓶内。
(3)吸取结晶、粉剂、油剂、混悬剂等。
(三)各种注射法
1.皮内注射法(ID)
(1)目的及部位
1)药物过敏试验:前臂掌侧下段。
2)预防接种:上臂三角肌下缘。
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2)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1)作药物过敏试验前,应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备0.1%盐酸肾上腺素。
2)75%乙醇棉签消毒皮肤,忌用安尔碘。
3)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
4)针头斜面进入后放平,注入0.1ml,局部隆起,变白,毛孔显露。
5)勿离开病室,20分钟后观察结果。
6)拔针后勿按压、揉擦。
7)对照试验:注入0.9%氯化钠溶液0.1ml。
2.皮下注射法(H)
(1)目的
1)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药效时采用。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用药。
(2)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后背、大腿前侧及外侧。
(3)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应用1ml注射器。
2)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不宜超过45°),刺入针梗的1/2~2/3。病人过瘦可捏起皮肤、减小进针角度。
3)抽吸无回血,即可推药。
4)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
5)长期注射,建立注射部位的使用计划,经常更换,轮流注射。
3.肌内注射法(IM/im)
(1)目的
(2)部位:最常用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①十字法:臀裂顶点,骼嵴最高点。
②连线法: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①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
(3)体位:
1)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弯曲。
2)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向一侧。
3)仰卧位: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时采用,常用于危重和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
4)坐位
(4)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1)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
2)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角,深度约为针梗的2/3。
3)抽吸无回血。
4)需长期进行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交替使用。
5)注意配伍禁忌。
4.静脉注射法(IV/iv)
(1)目的
1)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时,需迅速产生药效。
2)诊断性检查。
3)输液或输血。
4)静脉营养治疗。
(2)部位:肘部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腕部、手背、足背、踝部等处的浅静脉。
(3)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有计划地由远心端到近心端选择静脉。
2)穿刺点上方约6cm处扎紧止血带,末端向上。
3)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见回血后进针少许。
4)刺激性药物,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再注射药液,定期试抽回血。
(4)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
1)针头未完全刺入静脉:抽吸有回血,皮肤隆起,疼痛。
2)针头刺入较深:抽吸可有回血,疼痛,局部不一定隆起。
3)针头刺入过深:抽吸无回血。
4)针头刺入过浅:抽吸无回血。
5.股静脉注射法
(1)目的:抢救危重病人时,注入药物、加压输液和输血、采集血标本等。
(2)定位方法:在股三角区,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连线的中点与股动脉相交,股动脉内侧0.5cm处。
(3)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
2)操作者消毒左手示指和中指或戴无菌手套,扪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固定。
3)针头与皮肤呈90°或45°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回抽见暗红色血液,如为鲜红色,立即拔针,无菌纱布紧压5~10分钟。
4)快速拔针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分钟。
|
皮内注射ID |
皮下注射H |
肌内注射IM |
静脉注射IV |
目的 |
药敏试验:前臂掌侧下段; |
预防接种;局麻;其他 |
|
诊断性检查;输液/输血;静脉营养治疗;其他 |
部位 |
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后背、大腿前侧及外侧 |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
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腕部、手背、足背、踝部的浅静脉 | |
进针深度 |
针头斜面进入 |
针梗1/2~2/3 |
针梗2/3 |
见回血后进针少许 |
注意事项 |
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备0.1%盐酸肾上腺素; |
长期注射者,注射部位交替使用 | ||
|
体位; |
刺激性药物,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再注射药液 |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