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室检查
配套练习: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一章练习:常用实验室检查
为了确保实验检查结果的准确,应注意:①避免人为溶血。避免溶血:注射器及针头应洁净干燥,止血带不要束缚太紧,针刺时不能使局部组织损伤过多,不能用手挤压局部组织迫使血液流出。抽得血液后,应先将针头卸掉,再将血液沿试管管壁徐徐注入试管内,以免用力挤压出或冲击致使红细胞破坏而溶血。溶血可造成血钾检查数据增高。②标本采集后的处理标本不要放置时间太长。例如:血气分析、血糖测定、血钾测定的血标本过久放置会严重影响检验结果:脑脊液标本放置过久,可出现细胞破坏、葡萄糖分解、细菌死亡或溶解等现象。
(一)血液检查
1.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1)红细胞计数: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5.0~7.O)×l012/L。
(2)血红蛋白计数: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破坏过多、过早,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出血等。
2.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l)白细胞计数:成人(4.0~10.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0~0.01,淋巴细胞0.20~0.40,单核细胞0.03~0.08。
(2)病理性白细胞变化:病理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脓毒症和菌血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病理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革兰阴性杆菌如伤寒、病毒感染及免疫性疾病如SLE也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结核等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及寄生虫感染,减少见于伤寒、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
3.网织红细胞计数
(1)网织红细胞计数:成人0.005~0.015,绝对值为(24~84)×l09/L。其数量多少反映骨髓制造红细胞的能力是否正常。
(2)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可有网织红细胞增高;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4.血小板计数
(1)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
(2)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二)尿液检查
1.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肾病疾患以及早期妊娠诊断试验时,以晨尿为好;标本留取后应立即送检,否则置于冰箱内冷存。细菌培养则留取中段尿。成年女性应避免混入阴道分泌物和经血。
2.一般检查 成人尿量1000~2000ml/24小时,尿量<400ml/天数少尿,<100ml/天为无尿:尿量至少需要500~600ml才可将人体中的代谢产物从尿中排出体外。一天中尿比重为1.015~1.025(成人随机尿为1.003~1.035);尿液呈弱酸性,pH为5.5~7.4,一般情况下pH在6.5左右。
3.尿色 正常颜为透明、琥珀黄色。服用维生素B、呋喃唑酮、呋喃类药物或多吃胡萝卜者尿色增深。病理情况下,尿色可有下列变化。
(1)胆红素尿:尿内含有大量的胆红素,尿色呈深黄色,振荡后泡沫亦呈黄色,多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
(2)血尿: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血尿,颜色为淡红色或红色。
(3)血红蛋白尿:尿液呈酱油色,见于急性溶血、恶性疟疾和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
(4)乳糜尿:为白色乳样尿液,见于晚期血丝虫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周围淋巴管受阻时。
4.尿味 尿液放置较久,因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如刚排出的尿液即有氨味,为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的表现。糖尿病酮症病人,尿液呈烂苹果样气味。膀胱直肠瘘病人尿液带粪臭味。
5.化学检查(蛋白、糖定性)
(1)尿蛋白定性检查正常人为阴性,劳累、精神紧张、寒冷等可导致短暂的生理性蛋白尿,如果定性多次检查发现尿蛋白,多为病理性。尿液中蛋自质≥150mg/24小时或lOO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尿蛋白质定性检查为(++++)时,尿液出现块状浑浊。
(2)正常人尿中含糖量甚少,定性为阴性。
6.镜检
(l)管型:一般尿中为0,少量透明管型可见于剧烈运动后。颗粒管型增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透明管型增多常见于肾实质损害(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红细胞管型增多,多见于肾脏出血、急性肾小球肾炎(红细胞管型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重要特征)。脂肪管型增多,则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蜡样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晚期(即慢性肾衰竭期),为预后不良之征。
(2)白细胞:超过5个/HP为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等。
(3)红细胞:一般无红细胞,或0~2个∕HP。红细胞增加,超过3个/HP即为镜下血尿,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肾肿瘤、血友病等。
(4)小圆上皮细胞:正常尿中为0,或有极少量。小圆上皮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管损害。
(三)粪便检查
1.标本的采集 粪便标本应留取有脓血、黏液的部分,外观无异常者应于粪便表面、深部以及粪端等多处取材,置于清洁不吸水的纸盒或小瓶内,标本必须新鲜,防止尿液混入。
2.颜色和性状 ①黏液、脓样或脓血便: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②柏油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③鲜血便:见于肠道下段出血性疾病,如痢疾、结肠癌、痔等。④白陶土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阻塞性黄疸。⑤细条状便:说明有肠狭窄,见于直肠癌。⑥米泔样便:见于霍乱和副霍乱。
3.镜检 正常无红细胞、虫卵、原虫,偶见少量白细胞或上皮细胞。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肠炎、痢疾、结肠肿瘤、息肉等;白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肠炎、肠寄生虫病、细菌性痢疾;寄生虫卵多见于肠道及肝胆寄生虫病人,如蛔虫病等。
4.隐血试验 正常人为阴性。在消化性溃疡时,阳性率为40%~70%,呈间断阳性;消化道恶性肿瘤时,阳性率可达到95%,呈持续阳性。隐血试验前3天避免服铁剂、动物血、肝类、瘦肉及大量绿叶蔬菜,勿咽下含血唾液,以防假阳性。
(四)常用肾功能测定
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正常参考值为80~120ml/分。
试验步骤为:①无肌酐饮食,试验前和试验日低蛋白饮食共3天,禁食肉,并避免剧烈运动。②试验日晨08:0O时,排空膀胱后,收集此后24小时,尿液于加有甲苯防腐药的标本瓶中。③当日抽静脉血2~3ml注入抗凝管混匀,血、尿标本同时送检。④测量身高、体重以计算体表面积。
临床意义:①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②评估肾功能,Ccr51~70ml/分为轻度减低;31~50ml/分为中度减低,<30ml/分为重度减低;11~20ml/分为早期肾衰竭,6~10ml/分为晚期肾衰竭,低于5ml/分为终末期肾衰竭,此时及以后即为尿毒症期。③指导治疗护理,Ccr<30~40ml/分应限制蛋白摄入,≤10ml/分应进行人工透析治疗。
2.血尿素氮和肌酐测定 正常参考值为血清尿素氮3.2~7.lmmol/L。血清肌酐男性53~106µmol/L(0.6~1.2mg/dl),女性44~97µmol/L(0.5~l.lmg/dl).
临床意义:①各种肾疾病造成肾功能不全时持续升高。②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和高蛋白饮食尿素氮可暂时升高。③肌酐受饮食影响小,明显升高提示肾病变,且预后差。
3.尿浓缩与稀释功能试验 分为昼夜尿和3小时尿测定2种,均摄普通饮食。正常参考值为日间尿量与夜间尿量之比,为(3~4)﹕1,夜间12小时尿量不超过750ml,>750ml是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尿液的最高比重应>1.018;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之差>0.009。
(五)浆膜穿刺液检查
主要用于漏出液(非炎症性积液)和渗出液(炎症性积液)的鉴别、细菌学检查以及寻找癌细胞,见表1-1。
表1-1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 |
漏出液 |
渗出液 |
原因 |
非炎症 |
炎症、肿瘤或理化因素的刺激 |
外观 |
透明或微浑,色淡黄,为浆液性 |
多浑浊,可为浆液性,脓液、1tll.tt |
凝吲 |
不能自凝 |
能自凝 |
比重 |
<1.018 |
> 1.018 |
黏蛋白试验 |
阴性 |
阳性 |
蛋白定量 |
<25g/L |
>40g/L |
细胞计数 |
<100×l06/L |
>500×l06/L |
细胞分类
|
以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为主
|
化脓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以淋巴细胞为主,癌性多为皿性并可查到癌细胞 |
细菌 |
无 |
可查到病原菌 |
点击查看>>>备考专题2019年护士资格证考试章节试题免费做
点击查看>>>2018-2012年护士资格考试真题及试题答案
点击查看>>>2019年护士资格证考试《专业实务》考试题库
点击查看>>>2019年护士资格证考试《实践能力》考试题库
护士资格证考试做题练习及答案:这里是编辑推荐的一部分试题,最新的哦。如果想做更多,请点击护士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页面 和历年真题页面 。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