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6】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预防措施
一、施工工艺控制
1、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1)基层标高、平整度的控制
(1)严格控制基层顶面标高,确保混凝土厚度的均匀一致。
(2)按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要求控制基层平整度,采取加铺塑料薄膜等方法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与基层的摩阻力。
(3)对于标高不足的基层应坚决返工重做,禁止采用抛撒松散基层材料填补标高的方法。
(4)加强基层养护工作,保持基层湿润状态,直至浇筑水泥混凝土路面板。
2)路基质量的控制
(1)路基压实质量要求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值和弯沉值,特别是桥涵、构造物附近(死角部位)更应加强压实工作,保证路基有足够的,均匀的强度;
(2)排水设施应完善,并要充分考虑地下水对路基稳定的影响;
(3)路基填筑中,不同种类的土壤应分层填筑,避免土壤类型在路基上突变造成沉降不一致,影响路面板结构性能;
(4)对于填挖交界,半填半挖结合处应按路面板的要求进行特殊设计,施工中要对路槽以下部分进行处理;
(5)对于路基不稳定,特殊软弱土基、湿陷性黄土、采空区、陷穴滑坡等路段,应避免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他特殊路基应经过特殊处理后方可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3)路面基层质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不要求基层有很高的强度,最重要的是基层强度的均匀性、稳定性要好。
(1)基层应尽量采用水泥稳定基层,严格控制细料,以增加基层的水稳性,防止唧泥;
(2)建立验槽制度,确保基层厚度均匀一致,保证强度均匀;
(3)采用厂拌法基层料,确保拌和均匀和配料准确;
(4)按照设计要求,保证基层密实度。
2、面层施工工艺控制
(1)混凝土的拌和时间要根据机械性能准确掌握,最长拌和时间不应超过最短拌和时间的3倍;振捣应均匀密实,避免漏振或超振现象产生。
(2)混凝土拌和时,若集料温度过高,应采用降温措施后再配料拌和。若采用撒水降温方法,应及时测定含水量,调整拌和用水量,保证水灰比值不变。
(3)混凝土路面施工开盘前,要仔细检查发电机、振动梁、运输车辆等机具设备,确保其完好。现场中要有备用机具,严禁故障机具施工,并检查施工运料道路是否通畅,确保施工的连续性。配料、拌和、运输摊铺作业面要有序配合,对于气候突变、停电、停料等情况,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调整工序,暂停面板工作。重新铺装时应按施工缝处理接缝。
(4)重视混凝土面板养生,采用优质养护剂,或湿法养护,不要采用没有覆盖物仅洒水的养生方法。
(5)及时切缝,根据施工现场气温及水泥品种试验确定最早切缝时间,一般应采用多台切缝机同时作业,以保证切缝及时。切缝深度为混凝土面板厚的1/3~1/4,不宜切缝太浅(少于1/4),剩余断面部分能吸收由于高温产生的内应力。有资料表明,软切缝工艺可提前切缝时间,预防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
(6)控制交通车辆,避免在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条件下,过早开放交通,养护车辆也应尽量避免直接在面板上通行。
(7)采用真空吸水工艺时,一定要注意两吸垫之间重叠足够尺寸,避免漏吸。
(8)正确安装传力杆,防止上下翘动,可采用双模板控制。浇筑下一混凝土板时要按设计要求安设塑料套管和涂沥隔层。
(9)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季节或地区,混凝土表面修整过程中,要设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修整完成后要覆盖养生,以保持温度变化不大。
二、施工材料控制
1、不合格材料的控制
严格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杜绝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使用不合格材料。合格的原材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必要条件。
1)对于安定性差,游离氧化钙(Ca0)超标及强度不足的水泥强度应禁止使用;不同标号、不同厂家、不同种类、不同批产的水泥严禁混合使用;尽量采用旋转窑生产的发热量少、收缩量小的硅酸盐道路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选择合格的含泥量较少的材料,集料(砂、碎石)含泥量超标时应更换料源或将其认真冲洗至达到要求方可使用。对有机质含量超标的集料应严格禁止使用。
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1)按试验混凝土配合比准确配料;单位水泥用量要精确称量,误差值控制在1%以内。
2)集料的含水量要及时取得,以便控制适宜的用水量,保持水灰比准确;为减少用水量,改善和易性可使用合适的外掺剂;用水量误差不得超过1%,外加剂控制在2%以内。
3)采用电子称或其他现代配料机械设备准确配料,尽量不采用人工手推车按车计量的配料方法;集料称量误差控制在3%以内。
三、其他条件的控制
1、边界原因控制
1)要尽早将后浇的面板切缝。
2)有中央分隔带、路缘石等结构物施工时,应在与混凝土面板接触处涂刷沥青,使双方自由伸缩。
3)基层养生结束后,及时浇筑水泥混凝土路面,以防止基层因暴露时间长产生干缩裂缝。基层若出现裂缝,在面板浇筑前应采取封闭裂缝处理,预防因基层裂缝反射到面板上来。
2、及时采取措施,封填微裂缝。
3、加强养护工作,对排水系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避免造成较大的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