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民国十二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此后国共两党(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
B.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
C.进行重庆谈判,实现国内和平建国
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联合政府
【解析】选A。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的事件,其后国共合作开展北伐战争,进行国民革命,故A正确。
10.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 )
A.从学习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B.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
C.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D.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地点信息“井冈山”“三湾”“文家市”,可以得出此时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山区进军,故B正确。
11.(2016·重庆调研)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党在政治上的主要方针是加紧进行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中共中央这一方针( )
A.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
B.推动了农村的土地革命
C.标志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D.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解析】选A。1926年7月国共合作领导的北伐战争开始,因而题干中所提到的1926年2月的农民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故A正确。
1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 )
A.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D.中国开始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解析】选D。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西藏等地尚未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并未彻底完成,B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A、C;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二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13分)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13分)
【解析】第(1)题属于观点论述题,首先要明确观点是什么,据材料一判断观点有两个,分别是“大妥协”是消极的,“大妥协”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和“大妥协”是积极的,然后结合论据(即史实)论述即可。第(2)题第一问观点,根据材料二中信息“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可看出中国缺乏妥协传统等;第二问说明,选取赞同或不赞同观点都要结合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进行论述,赞同可结合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史实说明,不赞同可结合国共两次合作、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史实说明。
答案:(1)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大妥协”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理由:袁世凯夺取了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为帝制复辟埋下祸根。(13分)
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理由:“大妥协”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覆灭;保存了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13分)
(2)观点:第一种观点:中国缺乏妥协传统,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压改革力量,导致矛盾激化;第二种观点:中国不善于制度创新。赞同第一种观点:国民大革命采用暴力革命形式;国共十年对峙;抗战期间国共虽有合作,但也充满斗争;抗战胜利后,内战全面爆发。
不赞同第二种观点: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13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上述两幅有关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图片,从图一、图二的变化中提取两个信息,并加以说明。(26分)
【解析】信息一:选取最直观的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区域中心的变化,由南方转到北方。信息二:图一反映的是国共阶级矛盾,图二反映的是中日民族矛盾,分析中国共产党由“武装反蒋”转向“联蒋抗日”的原因。信息三:在分析信息二的基础上,概括中国共产党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由工农民主政权转变为抗日民主政权,说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
答案:信息一: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区域中心的变化,由南方转到北方。(3分)
说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使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但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实行战略转移。随着长征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区域中心由南方转到北方。(10分)
信息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对象由国民党反动派转变为日本侵略者,革命任务由“武装反蒋”转向抗击日本侵略。(3分)
说明: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成为当时革命的主要任务。九一八事变后,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并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10分)
信息三:中国共产党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由工农民主政权转变为抗日民主政权。(3分)
说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和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作为抗战的总后方,其政权性质是抗日民主政权。主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0分)(任选2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