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2015·厦门模拟)2014年“中秋”小长假,我国消费品市场供应足,需求旺,生活必需品价格无异常波动。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负责人分析,“中秋”市场呈现几大特点:一是商品市场多姿多彩,消费结构升级明显。金银珠宝、手机、液晶电视、数码产品等成为市场宠儿,高端智能手机、数码相机、iPad等数码产品受到年轻人追捧。二是文化休闲受欢迎。节日期间,各地书店、图书馆、科技馆人气旺。上海科技馆推出一系列体验动感探索科学的活动,大连市新华书店长假日均营业额较平日增加50%以上。三是城市近郊和风景区趋热,农民得实惠。四是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五是资源节约在中秋节有所体现。在今年的中秋礼品市场中,高档白酒、精致月饼以及鲍鱼、人参等贵重礼品不再吸引大众眼球,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茶叶礼盒等成为市场的亮点。
请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分析近几年“长假”消费热的原因是什么。(10分)
(2)请你根据2014年“中秋”市场呈现出的特点,谈谈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16分)
【解析】第(1)问,近几年“长假”消费热,从原因的角度看,主要应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一是经济发展水平,或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这几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消费热的根本原因;二是家庭收入水平,这是影响消费的直接因素;三是物价水平,这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第(2)问,应首先指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是如何变化的,即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从消费观念看注重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等;其次应进一步分析这些变化对生产所产生的影响,即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调节生产,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答案:(1)①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产生“长假”消费热的根本原因(或生产力水平的提高);②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产生“长假”消费热的直接原因;③物价的稳定等方面也是影响消费的因素。
(2)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②从2014年的市场特点看,居民比较注意适度消费,避免盲从,更为理性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重视精神文化消费;而且重视绿色消费,抑制奢侈消费等浪费资源的行为。③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着生产。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14.(26分)(能力挑战题)材料一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均消费在500~1 000元的占42.9%,2 000元以上的占11.7%。他们的生活费主要靠父母给的占55.1%,自己勤工俭学和奖学金获得的占30.5%。他们的消费结构是,生活费占37.8%,服装和日常生活占23.8%,娱乐、上网占15.9%,学习占12.3%,恋爱占4.3%;在日常购物方面,更加注重品牌和质量。
材料二 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他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1)结合材料一,指出影响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10分)
(2)联系实际,指出应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16分)
【解析】本题以大学生消费为话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考查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结合材料信息,可从大学生的生活费、物价水平、商品质量、消费心理等角度组织答案。第(2)问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答题时应先明确生活方式对消费观的影响,然后运用所学知识中正确的消费原则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①生活费和物价水平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②经济发展水平、商品的质量、消费心理等也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因素。
(2)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为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我们要引导他们做理性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具体做到: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
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社会的消费过程中受一定社会生产制约的由需求和供给的矛盾运动所规定的消费对象的种类和比例关系。消费结构的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制度、产业结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品价格与消费决策(引导)、人口的社会结构和自然结构所决定的需求结构、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行为、自然环境等。在中国,当前人们公认的合理消费结构具备以下特点:消费构成要同社会的人口构成和需求构成相适应;要运用消费对生产的信息反馈,使供给结构同需求结构更加吻合;要同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相适应;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