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陕西高考 >> 陕西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7年陕西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

2017年陕西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7-05-22  【

  9.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B.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

  C.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B 从材料“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可以解读出: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主义,故B项正确。

  1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商王武丁妻子妇好墓出土了460余件青铜器 青铜器在商代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 B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被淘汰 C 二战结束时,美国已经占据了世界工业生产量的三分之二,拥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三分之二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D 1954至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4000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 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成功 11.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安德鲁·萨哈罗夫在致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中,把苏联比喻为“一辆巨大的卡车”,而驾驶员“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

  器,却用另一只脚踩刹车”。这里的“踩加速器”是指(  )

  A.利用科技革命成果 B.巩固计划经济体制

  C.支持第三世界国家 D.加快工业化步伐

  A 1970年,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将重点放在重工业领域,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展军事工业,故A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而不是巩固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经济领域内容,不是政治领域,故C项错误;加快工业化步伐不符合“踩加速器”,故D项错误。

  12.(戈尔巴乔夫于20世纪八十年代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见右图)——封面主题词是:“Starting Over”(重新开始)。此图透露的信息是(  )

  A.试图说明战后美苏争霸结束

  B.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质疑

  C.借用媒体宣传图谋思想渗透

  D.旨在消除意识形态的矛盾

  13. 20世纪是世界经济政策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大探索时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统治者之后,很快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击败了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布哈林,1929年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

  ——老曲《苏联的颜色革命始于赫鲁晓夫》

  材料二 形成于一定时空之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称之为经济发展模式。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其发展模式就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

  ——摘编自李明玉《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代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重大调整。(8分)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以20世纪主要经济发展模式探索的史实论证“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12分)

  (1)调整:①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上: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到直接过渡;

  ②所有制结构上:从多种所有制并存到单一的公有制;

  ③经济管理体制上: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④分配制度上: 从按劳分配到绝对平均主义。(8分)

  (2)(12分)

  等次 论述 第一等 认识全面,思路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表达通顺。 第二等 认识不够全面,有基本思路。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表达较通顺。 第三等 认识模糊,缺乏条理性。未能结合史实。表达欠通顺。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以上材料均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1)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10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概要评述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体制。(10分)

  (1)特点:英国自由放任(或自由、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市场);美国国家(政府)干预。(4分)

  (2)探索:列宁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分)

  评价:积极:短期内取得了巨大成就,如巩固了政权、经济上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等。(2分)

  消极: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2分)如权力高度集中、片面发展重工业等。(2分)

12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