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也纳入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洪流”中。2017年12月29日,山西省教育厅召开了全省高等教育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工作启动会,意味着用三年时间,我省将对各高校专业动一次“大手术”,这次会议可以说公布了“手术方案”。从省教育厅厅长吴俊清的介绍中能感觉到这次“手术”的紧迫性,已经到了必须做的时候!用他的话说,我省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调整一定要做,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这项工作做不好,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一票否决。这次“手术”成功与否,关系到高校能否挑起支撑、驱动、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担”。
这次高校专业优化调整是一次战略性的举措,也是一次深刻的革命。
A “手术靶标”清晰加减结合
这次“大手术”的靶标非常清晰,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高校现有本科专业数量削减15%到20%,总数削减200个以上。在此基础上,增设100个以上急需新兴专业。遴选3-5所本科专业优化调整示范高校,支持条件成熟、有带动作用的高校率先改革,一步调整到全省平均水平。
我省将高校本科专业优化调整的“手术”分为三步。
启动试点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4月)。启动首批专业调整、削减工作。全省高校首批调整、削减(撤销、停招或间/减招)本科专业总量120-160个,增设急需新兴本科专业60个左右,确保完成60%以上的优化调整任务。从调整力度大、措施得力、推进迅速的高校中评选3-5所高校作为本科专业优化调整示范高校,在招生、拨款、“1331工程”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
深入推进阶段 (2018年5月-2018年12月)。开展第二批专业优化调整工作。对由于体制原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各高校之间重复建设的限制专业,作为山西省第二批调整和优化专业,进行减、合、撤的调整,优化全省专业布局。第二批拟调整、削减(撤销、停招或间/减招)本科专业数40-50个,增设急需新兴本科专业20个左右。
完善发展阶段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推进第三批专业优化调整工作。对于未进入前两批优化调整的专业,组织专家咨询工作组进行论证,继续进行分类调整。第三批拟调整、削减(撤销、停招或间/减招)本科专业数40-50个,增设急需新兴本科专业20个左右。
B 什么样的专业会被“切除”?
限制淘汰过剩低质错位专业。限制过剩专业。对全省布点较多、规模较大、近三年社会就业率较低、社会需求饱和的本科专业,原则上限制新增或调整撤销。
限制低质专业。对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不合格、生师比不达标、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备、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本科专业,原则上限制新增或调整撤销。
限制错位专业。对与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不匹配、结构不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招生质量不高的本科专业,原则上间/ 减招、合并或调整撤销。
C 什么样的专业要新增、扶持?
增设布局急需新兴专业。增设急需专业。以山西急需为导向,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鼓励和支持能够直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战略需求以及与山西重点发展领域密切相关、社会需求较大、人才紧缺的应用型专业,重点扶持与“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和“协同创新中心”相对接的专业。
布局新兴专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对新型人才的需求,积极培育和增设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专业,积极发展面向未来高科技发展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对应的新型专业或交叉专业,设置填补山西本科专业空白的新专业,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新兴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
支持人文社科类院校面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创新、文化创新、金融创新、管理创新、创新创业等战略研究需求,以“文化传承创新”和“智库”的专业为核心,打造“决策咨询”专业特色。
支持理工院校面向我省“十三五”战略性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九大产业”,以人才需求的专业为核心,打造“新工科”专业特色。
支持农业院校面向山西“农谷”建设,打造“创新农品”专业特色支持师范院校面向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打造“卓越教师”专业特色。
支持医药院校面向地方大众健康需求,打造“健康山西”专业特色。
支持新建本科院校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服务我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战略需求以及与我省重点发展领域密切相关、社会需求较大、人才紧缺的应用型专业,打造“创新服务”专业特色。
D 专业调整招生、师资、评估都有考虑
高校专业优化调整,招生怎么办?评估怎么做?老师去哪里?财政补助怎么补?这一系列问题,这次会议也给出了“答案”。
调整工作力度较大高校要优先安排招生计划,调整工作进展缓慢高校要适当减少招生计划,对特色优势或急需特需的专业要保证足额安排计划,对间招或减招的专业要按要求核减计划安排,对停招或撤销的专业坚决不予安排。鼓励高校根据需求内部调控招生计划,前期按学科大类招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后期由学生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专业,全面提高我省高校分校分专业招生计划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
专业调整与财政补助联动。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补助资金和生均拨款要实现差异化分配,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专业设置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招生情况良好、就业前景广阔的特色优势专业,根据绩效考核情况给予分类倾斜支持,大力引导高校科学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推动内涵式发展。鼓励高校统筹使用财政生均拨款支持本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
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扎实推进管办评分离,委托第三方分年度完成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审核评估、专业评估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监测,并根据评估结果,引导高校推动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削减淘汰评估不达标的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优势和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高校要围绕专业优化调整需要制定教师引进计划,新增用人计划要向特色优势或急需特需专业倾斜,减少间/减招的专业用人计划,仅限引进少数高精尖和急需人才,撤销和停招的专业原则上不安排用人计划。高校要平稳有序开展削减专业教师转岗工作,加强教师相关业务培训,引导教师在校内转岗。鼓励高校开展校际间教师互聘,对教学工作量进行互认。简化人事调动程序,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合理流动。
另外,每年我省还将公布全省超过10个布点的本科专业和紧缺本科专业、就业率较低本科专业名单。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专业人才培养国家标准探索建立专业预警机制;精准把握我省产业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动态发布相关数据和分析报告,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匹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