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山东高考 >> 山东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届山东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效课时检测试卷11

2016届山东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效课时检测试卷11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6-02-03  【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1.B

  2.C 解析:据题目所问“为了”是考查目的。材料出自“普选传单”,最后说的是“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目的是动员人民参加普选。结合时间“1953年”,容易想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因而选C项。

  3.C

  4.C 解析:由图片中的“村委会选举”“镇领导”等,可知此为村民自治制度。这实质是讽喻了个别官员违背了村民自治制度,故选C项。

  5.A 解析:“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1982年新宪法中对“一国两制”明确规定,是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故A项正确;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能说各地方可以随意实行任何制度,故B项错误;特别行政区在不违背国家宪法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法规,故C项错误;特别行政区对外坚持“一个中国”,不能独立行使外交权,故D项错误。

  6.B 解析:“如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我们不这样做。”这说明新中国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要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符合“另起炉灶”的内容,故B项正确;“一边倒”是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A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反对霸权主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

  7.D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中缅两国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及边界条约的签订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前我国政府已经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A、B、C三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

  8.D 解析:题干的引言明显强调美国“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再根据时间“1970年”判断,此时的美国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以维护其国家利益。故选D项。

  9.B 10.C

  11.A 解析:题干材料肯定了人民公社期间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的建设,与平时对人民公社化否定的观点不同,故选A项。B项“家庭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C项“大跃进”与题干材料不符;D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12.A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结合史实可知,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和之后的“大跃进”运动,但是“大跃进”运动造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国家开始纠正“大跃进”等“左”倾错误,提出了“八字”方针,所以1961~1966年比值下降,故A项正确;B项时间不符,故错误;C项不是比值下降的原因,故错误;D项主要影响的是农业,故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其中第13题30分,第14题22分,共52分)

  13.答案:(1)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便利了列强进一步向中国资本输出,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

  问题:清政府和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屈膝投降;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外交思想:民间先行,贸易先行,以民促官。

  影响:促进了中日民间的友好往来与经贸交流,为后来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不正常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着“外交关系”。

  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4.答案:(1)变化:1860~1928年所占份额不断上升;1928~1938年所占份额下降。上升原因:①美国在南北战争后经济发展迅速。②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赢家。③主要竞争对手英法等国发展速度放慢。下降原因: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②主要竞争对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2)干扰:①军阀混战。②日本入侵。③国共内战。④高出生率(人口过快增长)。

  (3)措施:①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③“大跃进”。结果:①1958年前有一定的效果,中国的工业较快发展。②存在弊端,特别是“大跃进”给经济带来了比较大的破坏。

  (4)措施:①建立经济特区;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化的理解。第(1)问考查的是对美国近代1860~1938年工业化发展趋势及其原因的理解可以从上升阶段:1860~1928年国内政治稳定、科技发展、竞争对手等因素考虑;下降阶段:1928~1938年国际经济形势恶化:经济危机;主要竞争对手苏联经济发展较快。第(2)问1900~1953年中国发展受阻的因素可从:内因:军阀混战、国共内战;人口增长过快;外因:民族矛盾加剧来作答。第(3)问可以结合20世纪50年代经济建设,可以从积极方面:“一五”计划目标及实施;消极方面:“大跃进”;结果也得从推动工业化和给经济带来的破坏两方面来谈。第(4)问对外开放措施可以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以后对外开放的步骤: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20世纪80年代末沿海经济开放区;20世纪90年代开放内地;21世纪加入WTO。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