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山东高考 >> 山东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届山东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效课时检测试卷8

2016届山东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效课时检测试卷8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6-02-02  【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1.C 解析:“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突出应从文化方面来看,显然选C项,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从传播资产阶级的文化转向传播无产阶级的文化;A项是政治上的,不符合题意;“岔路”则说的不是继承,故D项不正确;“岔路”说的不是对社会性质的认识,故B项不正确。

  2.D 解析:注意时间信息“1927年元旦”,此时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由材料可知D项正确。

  3.D 解析:1930年,中国共产党已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A、C两项不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

  4.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时间提示“1927年5月30日”,此时武汉国民政府还没有发动反革命政变,共产国际发出这一指示是希望中国共产党对手工业者、商人和小地主的土地作出让步,以此维持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作,故D项为最佳选项;这时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A项和C项不符合“妥协退让”的策略,故排除;此时土地革命还没有开始,故排除B项。

  5.C 解析: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从题中数据看出,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并付出重大的牺牲,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也牵制一部分日军,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共合作抗战、以及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故B、D两项错误。

  6.A

  7.B 解析:A项表述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为遏制共产主义,加紧控制中国;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一直是“扶蒋反共”;D项错在迅速下降。题干材料从侧面反映了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故选B项。

  8.D 解析:注意时间信息:“1938年”,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①不符合史实;②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含①②的选项。

  9.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1937年和1938年各行业生产指数都在下降,说明民族工业走向萧条,故①正确;结合所学,这正是日本侵华的结果,故④正确;图表反映的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没有涉及外国资本,故②错误;这里没有体现各产业所占比重,无法得出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这一结论,故③错误。

  10.D

  11.C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由“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关键信息分析可得,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和平建国是当时的首要问题,B项说法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

  12.B 解析:1938年中国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此时“红军”已改编为“八路军或新四军”,故①不正确;②③符合史实;过渡时期指1949年到1956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始于1958年,故④不正确。因此选B项。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其中第13题30分,第14题22分,共52分)

  13.答案:(1)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坚持“左”倾错误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城市中心论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当时的党中央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

  (2)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协助和平解决,中国革命由内战向全民族抗战转折。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阅读、概括、分析问题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历史地位结合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史实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所述的“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实来回答。

  14.答案:(1)主张易服、剪辫。理由:影响外交;影响工业生产;影响军事;不利于个人卫生;有损民族尊严。

  (2)变化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走向近代化)。“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3)新变化: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

  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是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时要保留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

  解析:本题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第(1)问,考查维新思想,阅读材料一获取有效信息,把握材料主旨,从军事、外交、卫生等方面阐述。第(2)问,长袍马褂是中国传统服装,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新服饰,由此可知识,由传统至现代化之趋势,结合所学知,阐述中山装产生的背景。第(3)问,关键信息: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其认识基于批判与继承的原则阐述。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