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是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
B.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之间,不能通过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
D.共同进化就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答案] D
[解析] 自然选择是通过作用于个体进而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故A正确。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故B正确。喷洒农药可以使不抗药的植物死亡,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会提高,故C正确。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故D错误。
2.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是( )
A.4.4% B.5.1%
C.6.8% D.10.2%
[答案] C
[解析] 明确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与之对应的等位基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只携带一个相关基因。总基因数=780×2+820=2380,色盲基因数=23×2+52+65=163,则色盲基因频率为163÷2380×100%≈6.8%。
3.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现代进化理论的核心是拉马克的自然选择学说
B.超级细菌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人工饲养的斑马与驴交配产下“斑驴兽”,说明斑马和驴不存在生殖隔离
D.漫长的共同进化使地球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答案] D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进化的原因,A错、D正确;滥用抗生素导致对细菌抗药基因进行定向选择,并不是在用抗生素时发生基因突变,出现超级细菌,而抗药基因是在用抗生素之前已经存在,B错;生殖隔离是说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斑驴兽”是不是能产生可育后代不知,因此不能确定是不是存在生殖隔离,C错。
4.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B.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在不断进化
[答案] A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种基因与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适宜环境的个体得到保留,它可能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可能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所以无法判断是A还是a的基因频率高,由于男性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而基因频率是相同的,所以A选项正确,B、C、D选项不合题意。
5.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下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答案] C
[解析] 本题通过丝兰与丝兰蛾的相互选择,考查生物共同进化的知识。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根本原因,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和环境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因此A、B、D错误。
6.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乙。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 ( )
A.都比父母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
B.都比父母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C.不一定比父母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
D.不一定比父母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
[答案] C
[解析] 子一代鸟喙的长度由于基因重组可能比亲本长,也可能比亲本短。经过一代的自然选择,短鸟喙不可能全部被淘汰。虫在树干中的深度仅是环境因素,不能促使鸟喙发生特定的变异。
二、非选择题
7.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_______。
(2)实验中表示环境选择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
(3)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4)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世代 甲箱 乙箱 果蝇数 A T1 E 果蝇数 A T2 E 第一代 20 100% 0 64% 20 100% 0 65% 第四代 350 89% 15% 64.8% 285 97% 8% 65.5% 第七代 500 67% 52% 65.2% 420 96% 66% 65.8% 第十代 560 61% 89% 65% 430 95% 93% 65% (5)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_______;T1、T2、t基因为________基因。
(6)两箱中,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_______,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
[答案] (1)种群 (2)食物
(3)物种(或遗传); 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遗传;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
(4)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基因突变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选择,导致各箱中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积累,形成体色的很大差异,进而导致果蝇之间交配选择发生偏好,形成生殖隔离
(5) 甲箱 复等位基因 (6) E 45.5 %
8.自然界中雌雄同株植物大多可自交产生后代,而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其规律如下图所示(注:精子通过花粉管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
(1)烟草的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它们控制同一性状,互为________,它们的产生是________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该类变异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将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全部子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3)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经长期________形成的,这有利于异花传粉,从而提高________多样性,为物种的进化提供更丰富的原材料,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4)研究发现,某雌雄同株油菜自交能育(A)对自交不亲和(a)为显性,种子的黑色(B)对黄色(b)为显性,且两对性状可独立遗传。现有少量黄粒自交不亲和与纯种的黑粒自交能育种子,请完成下面培育稳定遗传的黄粒种子的实验:
①将黄粒与黑粒种子分别种植。开花前,将由________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套袋,开花期授以由________种子发育成的植株的花粉,获得F1种子。
②种植F1种子,开花季节取其花药进行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然后用________进行处理,继续培养得到正常F2植株。
③开花前将所有F2植株进行________处理,收获种子后保留________性状既可。
[答案] (1)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 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 (2)S1S3、S1S2、S2S3
(3)自然选择 遗传(或基因)
(4)黄粒 黑粒 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或低温) 套袋 黄粒
[解析] (1)控制同一性状的S1、 S2、S3等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它们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2)如图可见,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由于烟草无法自交,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只能进行杂交,存在两种情况:S1S2(父本)×S2S3(母本)、S1S2(母本)×S2S3(父本),前一种情况S2花粉管不能伸长,产生S1S3、S1S2两种子代,后一种情况S2花粉管不能伸长,产生S1S3、S2S3两种子代,因而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有S1S3、S1S2、S2S3;(3)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经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可提高遗传多样性;(4)根据题干的表述可知,通过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培育稳定遗传的黄粒种子,以亲本杂交得F1,然后利用F1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单倍体,再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最后选出需要的性状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