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宁夏高考 >> 宁夏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20年宁夏高考历史经典练习及答案(四)

2020年宁夏高考历史经典练习及答案(四)

来源:中华考试网  2020-03-09  【

  一、选择题

  1.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A.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

  B.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

  C.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

  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

  解析:该报纸评论认为留学教育改变了学生的习性,对国家没有贡献,但没有反映出危及清朝统治,A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错误;该评论强调学生要首先“明中国大道”,以封建纲常伦理安身立命,符合中体西用的思想,这一传统观念影响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制约近代社会转型,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教育被西方国家控制,没有体现半殖民地化特征,D项错误。

  答案:C

  2.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著述意在(  )

  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

  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解析:材料“两平等者相遇……道理即权力也”说明A项错误;由材料“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可知,道理不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国家实力对国家关系的影响,并非强调民族平等,故C项错误;材料“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说明作者在民族危机深重的背景下强调民族要自强,国家要振兴,故D项正确。

  答案:D

  3.1839年林则徐曾拟就给英国国王的照会一件,称:“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如果中国停止出口,则“夷人何以为生”,所以夷人应感谢天朝的恩德。照会最后说:“我天朝君临万国……然不忍不教而诛”,要英王“诘奸除慝,益昭恭顺之忱,共享太平之福。”材料反映(  )

  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林则徐深谙外交策略,对敌国恩威并施

  C.林则徐浮华虚伪,虚骄自大

  D.林则徐天朝上国观念浓厚,对世界了解不多

  解析: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意在突出林则徐关注西方人文地理、先进技术,材料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1839年”中英双方尚未开战,并非敌国,故B项错误;材料“所以夷人应感谢天朝的恩德”“我天朝君临万国……然不忍不教而诛”,更多地突显了长期的自我封闭,天朝上国观念浓厚,并非林则徐浮华虚伪,虚骄自大,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4.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以分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  )

  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

  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解析:郭嵩焘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主张在官府创办企业的基础上,鼓励商民创办企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所涉及的是经济发展问题,与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无关,故B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是民族工业刚刚产生的时期,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主张从官府到商民都应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是中体西用的一种运用和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A

  5.康有为认为:美国式的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剽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材料反映康有为(  )

  A.反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B.反对美国式的政治体制

  C.主张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D.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

  解析:康有为认为中国实行美式政体“未至其时”,就是反对在当时的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也就是反对废除君主,结合当时革命派主旨及康有为的阶级属性,可知,康有为实质就是反对革命派的革命主张,故A项正确;按材料信息康有为认为美国式政治体制是“至公至平之理”,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康有为保留君主专制的信息,且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故C项错误;按材料意思,康有为之所以主张民主应该循序渐进,是因为担心民众缺乏必要的政治素养,而不是对封建势力的妥协退让,故D项错误。

  答案:A

  6.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

  B.不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胡适倡导的“整理国故”运动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与糟粕,吸收其精华,再造新的文化,并没有违背新文化运动的宗旨,A项错误;B项与题干“整理国故”运动无关,故错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分析出,胡适发起“整理国故”运动的初衷,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改造传统文化,推动其向现代转型,C项正确;D项与题干“整理国故”运动无关。

  答案:C

  7.1917年,李大钊在《立宪国民之修养》中说:“依吾儒忠恕之道,西哲自由、博爱、平等之理,以自重而重人之人格,各人均以此惕慎自恃,以克己之精神,养守法循礼之习惯,而成立宪国绅士之风度……绝不致演出议场挥拳、白宫斗口之象也。”材料说明李大钊主张(  )

  A.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理性选择西方文明

  C.摒弃儒家伦理道德 D.发展教育改造国民

  解析:材料中的立宪泛指民主政治,理论上包括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材料中表达了在学习西方民主制度时,要把中国传统的“克己”精神与西方民主精神相结合,提高自身修养,不要盲目争斗,故B项正确;材料“依吾儒忠恕之道”表明李大钊没有摒弃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侧重点是理性学习西方政治精神,没有涉及发展教育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B

  8.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行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解析:题干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孙中山联俄政策的基础上,判断正确选项。孙中山的联俄,有明显的政治策略倾向。他“以俄为师”改组国民党,争取苏俄的援助与同情,但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三民主义理想,而不是共产主义,故不同意在中国采用苏维埃制度。根据上述分析,C项为正确选项。A、B、D三项陈述的事实与孙中山的主张不完全吻合,故均为错误项。

  答案:C

  9.1920年,毛泽东在与友人的书信中写道“假定无产者占三分之二……任其为三分之一的资本家所鱼肉,其何能忍?且无产者既已觉悟到自己应该有产,而现在受无产的痛苦是不应该的,因无产的不安而发生共产的要求,已经成了一种事实。……因此我觉得俄国的革命,和各国急进派共产党人数日见其多,组织日见其密,只是自然的结果。”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俄国的十月革命和各国共产党的壮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中国应该由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中国共产党当时的首要任务是发动和领导无产阶级革命

  D.毛泽东基于中国的现实指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方向

  解析: A项只是材料的表面意思,毛泽东的意图是以此为中国的革命寻找方向,故A项错误,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当时既没有弄清中国社会性质,也没有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D项错误。

  答案:B

  10.《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在提及我国经济发展时,指出我国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其中第三次指的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这一时期的中国科技(  )

  A.完全停滞不前

  B.仅仅局限于国防领域

  C.在困境中发展

  D.未受国内阶级斗争困扰

  解析:本题考查1957年至1976年中国的科技成就。这一时期中国的科技发展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干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但是仍然取得了很多成就,如国防方面“两弹一星”,农业方面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故选C项。

  答案:C

  11.1957年,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了“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的主张。该主张(  )

  A.是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

  B.符合当时经济建设客观需要

  C.认为人口再生产阻碍经济发展

  D.在实践中很快得到贯彻执行

  解析: “百花齐放”方针是文学艺术领域的工作方针,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家经济总量不高,人口过快地增殖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马寅初强调的是人口增殖过快对经济发展的阻滞,并不是一刀切地反对人口再生产,故C项错误;在当时由于受“左”的错误的影响,马寅初的人口观点曾一度受到批判,故D项错误。

  答案:B

  12. 观察下图,从图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我国(  )

  A.教育得到持续发展

  B.义务教育已经完全普及

  C.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落实

  D.“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

  解析:根据材料中从1949年到2008年我国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和高校在校生人数明显增加,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的持续发展,故A项正确;至2008年,我国的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均未达到100%,故B项错误;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指德、智、体等多方面全面发展,材料体现不出,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材料也体现不出,故D项错误。

  答案:A

12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