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35题,共140分,第Ⅱ卷为36—41题,共160分。全卷共计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下面是我国部分地区1951~1988年旱灾频次等值线图(单位:次),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M地的旱灾频次可能为( )
A.25次 B.30次 C.35次 D.40次
2.图中①地的旱灾多发生在7~8月,其主要原因是( )
A.河流径流量小 B.受高气压控制 C.地下水位下降 D.工业用水增大
3.图中4条曲线分别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的年变化。若营养物质供应充足,则该湖泊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大约会持续( )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4.依据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分析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5.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挤压,在第四纪青藏高原隆起,从而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 )
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 B.四川盆地变变冷、变湿
C.塔里木盆地变暖、变干 D.华北平原夏季降水量增多
读某气象站(1oN,35oE,海拔1875米)气候资料,据此回答6~7题。
1月 4月 7月 10月
气温(oC) 27.0 25.8 23.3 25.1
降水量(mm) 20.4 190.3 123.3 91.5
日平均日照时数(小时) 8.3 6.5 6.2 7.2
6.该气象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7.该气象站1月日平均日照时数高于7月,主要是因为该地1月( )
A.正午太阳高度大 B.白昼时间长 C.太阳辐射强 D.晴朗天气多
8.下列4幅图中,一定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
A B C D
9.下图表示“四个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关于四个农业类型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C.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地区
10.下图为某城市三种行业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该城市规模扩大和地价上涨将导致
A.①、③的用地面积缩小,②的用地面积扩大
B.①、②的用地面积缩小,③的用地面积扩大
C.①、②、③的用地面积均扩大,①扩大得最多
D.①、②的用地面积扩大,部分③用地转变为②
11.右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64°W,40°30′S)拍摄的景观图片:( )
A.1月1日日出
B.4月1日日落
C.7月1日日出
D.10月1日日落
12.《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13.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
A.注重依法治国 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14.这个社会阶层“生活中,招徕、竞争、炫耀、斗胜、哄笑、人头攒动、声嘶力竭,无所不有。……他们无意追求典雅的意境、浓郁而迷茫的诗情……,他们所醉心的,是具有容量、具有情节的绵密的故事,是能够直接地并情调热烈地满足感官享受的紧锣密鼓。”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科举制度的推行
C.坊市制度的实行 D.小农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