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化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李天纲
要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很多种方法。古今中外,一个简单但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这个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和哲学。正如欧洲文化和基督教有关,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儒、道、佛“三教”有很大的关系。在儒、道、佛“三教”中,儒教强调整齐划一,具有专制特征。确实,孔子生活的时代,儒家学说只是一种民间学说。鉴于社会道德的沦丧,孔子、孟子这一派的学说特别注重社会和谐,这并不错。先秦儒家传教的时候,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这也很好。但是,秦汉以后的儒家有一个大问题,即它特别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儒家在古代中国,成为和欧洲中世纪“政教合一”相似的国家主义学说,它限制个人,妄自尊大,压迫“文化多样性”。
幸好,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了一种“多元文化”。唐代以后,我们有儒、道、佛“三教并立”。当儒家越来越沦为“官方哲学”的时候,域外传入的佛教,民间复兴的道家和道教不断济儒家之穷,用鲜活的思想滋润儒家,把它拉回到一种“修身养性”、“实事求是”的个人学说中来。明清以来,怀有自由思想的儒家学者,如朱熹、王阳明、徐光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戴震、章太炎等都或明或暗地吸纳了佛教、道教的思想精华,甚至还吸纳了法国耶稣会士带来的欧洲天文学学说,用以改造儒家学说。因此,今天我们谈论“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时候,更需要重视“文化多样性”。中国文化传统是“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的“非儒家继承”,可能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更有利。
中国曾经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延续性”的国度,换句话说,中国文化有过自己相当不错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并不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幸福生存的天堂。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知道,直到清末民初,东、南、西、北的中国人都还居住在不同样式的住宅里。这些住宅都是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而建造的,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最近几十年,我们看到的景象却是整齐划一的单调建筑样式替代了多样性的古代建筑。现在想要看到一点不同的建筑,必须在休假期间去朱家角、周庄、丽江这样的旅游景点,如参观博物馆一样地端详这些“古董”。另一个例子是关于“语言多样性”的。历史上,江苏话、浙江话、广东话、上海话等各地方言和国语、英语、法语同时流行。正是在这种“语言多样性”的基础上,我们不仅保存和发展了“京剧”、“昆剧”、“沪剧”、“越剧”、“锡剧”、“淮剧”,也引进了英、法文的话剧、电影等“文明戏”。然而现在,这种“语言多样性”大大削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确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滥用这种动力,可能会对“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1、以下有关“儒教”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孔子时代的儒教特别重视社会和谐,有利于挽救沦丧的社会道德。
B、先秦时代强调个人修养的儒教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
C、秦汉以后的儒教曾逐渐走向限制个人、压迫“文化多样性”的道路。
D、唐代以后经过改造的儒教已成为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理论指导核心。
解析D项,唐代以后经过改造的儒教“成为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理论指导核心”属无中生有。
答案D
2、以下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在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响下,儒家的国家主义学说性质发生了改变。
B、“诸子百家”式的中国文化传统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C、中国经济只要高速发展就能为文化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支持。
D、“语言多样性”的大大削弱是“文化延续性”受到影响的表现之一。
解析C项,该项说法绝对,从原文最后两句可知作者对此持辩证的观点。
答案C
3、以下各项表述,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它所信奉的宗教与哲学有着密切联系。
B、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的“多元文化”的发展状态,直到近代才有显著改变。
C、中国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延续性”的国度,中国文化的“非儒家继承”可能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更有利。
D、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多样性”被大大削弱了。
解析C项,“中国是一个……的国度”有误,文中说的是“中国曾经是……的国度”。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