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上海市普陀区高三模拟)在历史学习中,常会遇到“历史资料”与“历史观点”的区别。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
B.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
C.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D.罗斯福任总统实施影响后世的“新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理论的正确认识的能力。C项属于对十月革命的评价,即“历史观点”,故本题应选C项;A、B、D三项均为历史史实,即“历史资料”,故与设问要求“属于历史观点的是”不符。
答案 C
2.(2016·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二模历史试卷)“郑樵有史识而未有史学,曾巩具史学而不具史法,刘知几得史法而不得史意,此余《文史通义》所为作也。”这说明作者还主张( )
A.学术研究应当“经世致用”
B.历史学家“三长”说
C.要进行一场“史界革命”
D.治史当“有资于治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题目中的观点即清朝中期史学家章学诚希望通过对史书和史文的研究达到通晓史义的目的,体现了“经世致用”的观点,故本题应选A项;B项即唐朝史学家刘知几的观点,主张史学家应具备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的能力。与题目中的信息“有史识而未有史学”不符,故排除;C项最先由清末梁启超倡导,晚于章学诚生活的时代,故排除;D项即北宋司马光的观点,主张以史为鉴。题目中未涉及,故排除。
答案 A
3.(2016·青岛高三诊断)“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 )
A.正确,因为符合社会史观
B.正确,因为符合全球史观
C.错误,因为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
D.错误,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
解析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材料中夸大了食物短缺所带来的后果,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4.(2016·赣州模拟)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近代)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据此可知弗兰克的观点( )
A.从全球史观角度看待欧洲的崛起
B.否定了欧洲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C.是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片面看待
D.体现了对历史现象认识的单一化特点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弗兰克认为世界创造了欧洲,肯定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欧洲的发展,A项正确。他提出了与传统历史学家不同的观点,说明他并未片面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没有单一认识历史现象,排除C、D两项;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答案 A
5.(2016·眉山高三诊断)下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史》(高中版)”部分目录。征集到部分修改意见,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第六章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第三节 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第四节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第五节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①明显带有阶级斗争烙印,应该删除部分子目
②资本主义萌芽是史学争议话题,根本不存在,应慎选
③增加社会生活和习俗,以利于全面了解明清社会风貌
④增加同时代外部世界演变的史实,形成历史的整体和全局认识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解析 明末农民战争是对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和明亡清兴的具体现象的说明,在整个目录中所占比例不大,没有明显的阶级斗争烙印,故①错误;资本主义萌芽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史学界存在争议是难免的,“根本不存在”有违史实,故②错误;目录中经济史中未涉及社会生活史,根据多元史观的理念,应适当增加,以便全面了解明清社会风貌,故③正确;多元史观要求我们学会用全球史观分析历史问题,即适当增加明清时代整个世界演变的史实,故④正确。
答案 B
6.(2016·雅安高三模拟)下面是部分学者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表述,最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
解析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考查。A项是从资本家要求获得商品市场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属于现代化史观,故A项错误;B项从中国和英国政教悬殊分析鸦片战争原因,属于文明史观;C项从中国没有加入世界大家庭而引发战争,符合从整体考查鸦片战争原因,故C项正确;D项从英国对封建落后的中国抱有侵略野心出发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属于革命史观,故D项错误。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