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江苏高考 >> 江苏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届江苏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6

2016届江苏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6

中华考试网  2016-01-13  【

  1.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下列对材料有关信息理解有误的是(  )

  A.材料有助于研究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B.《玉堂杂记》最早记载了活字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开创了人类印刷史上的新纪元

  D.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代

  答案 B

  解析 周必大在《玉堂杂记》中记载了活字印刷术,但无法判断之前是否有关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这些有关活字印刷术的二手史料,可以用来研究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活字印刷经济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成熟于宋朝,故A、C、D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下列科技文化现象出现于明清时期的是(  )

  ①《农政全书》 ②《天下郡国利病书》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京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因此排除③。①是明朝徐光启的代表作。②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代表作。④出现在清朝前期,正确答案为C项。

  3.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封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我国至迟到明代火药已用于军事

  D.神话小说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明代神话小说中关于火药武器的描写。材料没有体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火器的国家,故A项错误;火器的使用是在唐末宋初,故B项错误;明代神话小说中关于火药武器的描写,说明当时火药已用于军事,故C项正确;神话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故D项错误。

  4.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

  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答案 B

  解析 唐末五代时期,随着商业活跃,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能够提供日常实用图书的书坊,受到市民的欢迎。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A、C项不符合史实。宋朝重文轻武,D项与题意相反,故答案为B。

  5.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其书法结构雄伟而笔法秀丽,抽象之美近乎出神入化。图是其只有17字的名帖《妹至帖》,本帖的字体特点是 (  )

  A.笔画详备,字体严整

  B.笔画简约,线条流畅

  C.法度森严,清峻刚健

  D.横平竖直,规矩整齐

  答案 B

  解析 由图片可以看出字体线条流畅,笔画简约,是草书。

  6.王冕的《墨梅》,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含笑盈枝的姿态。这种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技法精益求精的绘画属于(  )

  A.原始岩画 B.山水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元代王冕的《墨梅》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追求笔墨趣味这正符合文人画注重意境,借景抒情的画风。

  7.明代徐渭有一首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见该配诗画作是(  )

  A.山水画,重视写实

  B.风俗画,刻画习俗

  C.文人画,重视写意

  D.人物画,形神俱备

  答案 C

  解析 《墨葡萄图》最能代表徐渭的写意花卉风格。此图纯以水墨画葡萄,随意涂抹点染,倒挂枝头,形象生动。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用笔似草书之飞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恰如其分的结合。作者将水墨葡萄与自己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一种饱经患难、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

  8.乾隆时期,北京百姓“厌听吴骚,闻歌昆曲(宫廷垄断的剧种),辄哄然散去”。徽班进京之初,只应内廷供奉,和外界接触较少。道光年间开始对外演出,有了和其它剧种频繁交融的机会。在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迎来了第一个繁荣期。京剧的发展历程说明(  )

  ①宫廷的支持是其繁荣的根本原因 ②京剧的发展应该坚持走大众艺术的道路 ③没有兼收并蓄,京剧的发展就没有生命力 ④京剧的繁荣经历了几代艺术家的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从“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说明昆曲受到冷落,京剧繁荣;社会需要带动京剧艺术的发展,宫廷支持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①,选B项。

  9.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答案 A

  解析 一定时期的经济状况决定一定时期的文化,因此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市民文化发展起来,这决定了古代文学的平民化趋势。

  10.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苏核垄断的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D.秦山核电站建立

  答案 A

  解析 核电站属于核能源的和平利用,不属于国防力量;中近程导弹和“东方红1号”也不属于核研究范畴;打破核垄断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1.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开始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 )

  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

  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答案 C

  解析 审题时注意“实现飞天梦想”这一信息,“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12.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因素有(  )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回忆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是推动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因素。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发表了《中国必须在世界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讲话,他动情地指出:“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请回答:

  (1)中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们试爆成功分别是在哪一年?

  (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哪一年发射成功的?它的名称是什么?

  (3)邓小平为什么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答案 (1)原因: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

  时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试爆成功分别是在1964年、1967年。

  (2)时间:1970年。名称:“东方红1号”。

  (3)理由: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行列;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行列。

  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 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

  答案 (1)美国和苏联。两极对峙格局。

  (2)侧重点: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原因: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