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江苏高考 >> 江苏高考生物模拟题 >> 2016江苏高考生物专题提升训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016江苏高考生物专题提升训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中华考试网  2015-12-06  【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不同的是(  )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答案:C

  2.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共同进化的实例(  )

  A.某种兰花有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B.猎豹捕食斑马

  C.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D.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

  答案:D

  3.下列关于基因、基因频率和基因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导致基因频率和基因库组成的变化

  B.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导致基因库组成的变化

  D.基因频率和基因库组成的变化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出现

  解析: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使基因频率和基因库组成发生变化;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与自然选择也有关;如果没有基因突变,只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那么基因库组成不会发生变化;新物种形成是由基因频率改变引起的,但是基因频率的变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出现,新物种出现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答案:A

  4.如图所示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据图分析,错误的叙述是(  )

  A.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种外部因素是突变与选择

  B.B物种迁到乙岛时与C物种之间已经形成了生殖隔离

  C.D物种与C物种之间最可能是竞争关系

  D.E、F两物种之间可能没有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

  解析:突变是内因而不是外因;B、C两物种在乙岛中均有,不具有地理隔离,但独立进化,说明它们具有生殖隔离;D、C两物种具有同一祖先,很可能生活方式类似,且它们位于同一岛屿,很可能具有竞争关系;没有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

  是可能出现的,如多倍体的产生。

  答案:A

  5.如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鼠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

  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D.Z表示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种产生

  解析:生物性状的改变有可能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不一定改变,则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所以生物不一定进化;X代表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三个方面,它们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Y表示自然选择,会淘汰不利性状,定向改变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Z表示生殖隔离,它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答案:C

  6.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如果生存环境相似则会产生相似性状的演化,这种现象被称为趋同进化。在趋同进化过程中(  )

  A.不同物种的基因库趋于相同

  B.自然选择对不同物种的影响效果相近

  C.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相互影响

  D.不同物种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从而打破生殖隔离

  解析:不同物种之间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同一区域的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在同一环境中不同物种间可能演化出形态相似的结构,但不会打破生殖隔离。

  答案:B

  7.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B.不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种群中个体的死亡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解析: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通过自然选择使得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在种群较小时,种群中个体死亡,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

  答案:C

  8.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答案:C

  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细菌中原本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变个体,接触青霉素后,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存活了下来,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青霉素选择出了抗药性的突变个体,而不是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产生了突变个体。

  答案:C

  10.在一个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aa)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则F1中A的基因频率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30%,21% B.30%,42%

  C.70%,21% D.70%,42%

  解析:该蜗牛种群内,基因A的频率为(55%×2+30%)/2=70%,则基因a的频率为30%,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F1中,A、a的基因频率不变,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

  答案:D

  11.图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解析: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三者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A错;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B正确;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C错;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导致物种间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的后代不可育,故D错。

  答案:B

  12.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如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R基因的出现是使用杀虫剂的结果

  B.在不继续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中,基因型SS幼虫比基因型RR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

  C.该地区不再使用杀虫剂后,在未来种群中最终基因型SS的频率最高

  D.使用杀虫剂后所发生的变化不属于自然选择的过程

  解析:基因R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从表中信息可知,1964—1967年中期RR个体不断增多,基因型RS和SS个体逐渐减少,说明含有基因R的个体对有杀虫剂的环境较为适应,而1967年中期以后(停止使用杀虫剂后),基因型RR个体急剧下降,说明含有基因R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低,基因型SS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最终基因型SS个体的频率最高,杀虫剂的使用使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适应能力有差异,即环境对蚊子幼虫具有选择性,B、D错误,C正确。

  答案:C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