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江苏高考 >> 江苏高考政治模拟题 >> 江苏高考政治专题模拟试题:寻觅社会的真谛

江苏高考政治专题模拟试题:寻觅社会的真谛

中华考试网  2015-10-08  【

  1.(2014·泰州期末)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青年性情内敛、思想保守,如今21世纪的当代青年更倾向于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这表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从漫画中,我们可以感悟到这样的道理(  )

  A.一个人的社会意识由他的生活环境决定

  B.一个人的社会意识与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

  C.人们永远不满足于现状

  D.人生态度决定了社会发展方向

  3.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④先进文化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2014·北京西城区期末)30多年前,中国经济还处于崩溃的边缘,全国有2.5亿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30多年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今天,我们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30多年来,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坚持改革创新,我们(  )

  A.彻底否定了过去的历史

  B.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D.使经济基础适合上层建筑发展状况

  5.(2014·淄博一模)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主要哲学依据是(  )

  A.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6.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之所以是前进的、上升的,是因为(  )

  A.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B.生产关系多数情况下都会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多数情况下都会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7.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这说明(  )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

  B.民生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制约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C.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

  D.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8.李克强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时指出,全面领会十八大精神,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红利”这句话的合理内涵有(  )

  ①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改革能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改革能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4·宜昌二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因为(  )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必须通过实践,脚踏实地,改造客观世界 ③人民群众的认识一定具有真理性 ④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4·郑州三检)荷锄是农民,登台是演员;忙时青纱帐里寻不见,闲时几日散去万千兵——中国“魔术之乡”河南宝丰县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以魔术为代表的农村特色文化产业, 全县有5.5万人从事魔术表演,年创收达10亿元,当地群众也因此走上了致富路。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未来五年,我国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中国经济要实现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国强向民富的三大转变。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三大转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②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因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必须由全体人民共享 ④要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2.(2014·宁德5月质检)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可以促进潜在经济增长,如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一系列领域的改革到位,其蕴含的消费潜力不可限量,对社会公平正义也是极大的推动。这说明(  )

  ①通过社会改革可以带来经济红利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③政府要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④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