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到底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考生要根据自身的高考成绩、兴趣、特长、职业理想等情况,在充分了解相关学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学校与专业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下面提供三种思考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01依个性特点定策略
一份理想的志愿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作出的。比如,那些综合素质较高但职业倾向不明确,并对个人实力和在大学中的发展充满信心的考生,不妨采取学校优先的策略。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如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为尊重考生的志向和爱好,出台了允许一、二年级学生转专业的政策。另外,高校课程的开放性和学分制的灵活性,也使这些同学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辅修和第二学位学习等,以获得更多学习自己喜爱专业的机会。
而对于有明确专业倾向的考生来说,填报志愿时应以侧重选择专业为主。个性志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通俗地讲就是你喜欢什么,将来愿意做什么。志趣不投会影响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年因为厌学而无法继续学业或荒废学业的例子都不鲜见。
02依报考院校类型定策略
报考不同类型的学校,所采用的策略应有所区别。
对于拟报考研究型高校的考生来说,最好优先考虑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实力。这样,即使在入学时不能进入首选的专业学习,今后也是有机会再次选择专业的。例如,除了上面谈到的转专业、辅修和第二学位等政策外,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越来越多的高校还实行按学科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一两年内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再进行专业分流。
相反,对于拟报考应用型高校的考生来说,填报志愿时则应优先考虑专业,看其是否有特色、有地位、有影响,而且最好选择所报考学校最强的专业。这一点在填报二本和三本院校时尤应注意。因为这个分数段的考生填报志愿宜更多地以就业为指导,选择应用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尤其是那些社会紧缺的专业,今后也许可以获得较好的就业前景。
03以分数排位定策略
高考成绩是影响考生志愿选择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由于每年各地区高考上线考生的成绩分布均会呈现“宝塔型”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档位的分数可采取不同的策略。
以一本线上为例:一本线上且排名靠前的考生可以采取学校优先的策略,重点考虑那些综合实力强、社会美誉度高的院校;而排名稍后的同学,则可以采取专业优先的策略,如:院校综合实力不一定出类拔萃,但所选择的专业却是该校的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