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天津卷)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
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从材料中的“因而是过渡的形式”,可知该国家形式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故选B。
答案:B
2.(2012·广东卷)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从关键信息“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可挖掘出隐含的时间信息,由此排除A项;而从关键信息“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可知,D项正确,B、C两项无从反映,排除。
答案:D
3.(2012·海南卷)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解析:本题考查七届二中全会。由时间信息可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解放战争获得胜利的前夕,结合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内容说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阶段基本结束,B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无从体现;D项应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答案:B
4.(2010·上海卷)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解析:1945年春中共七大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故A项正确。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形成了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故B、C、D三项排除。
答案:A
5.(2010·天津卷)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时间的掌握。②③是毛泽东40年代的著作,①④是毛泽东1956年所著。故选B。
答案:B
6.(2010·上海卷)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解析:解答本题一定要紧扣题干中的提示语“直接”,选项A、C、D都不属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直接影响,只有选项B“拨乱反正”符合题意。
答案:B
7.(2010·山东模拟)“全会对于中共在二中全会以来十个月的工作表示满意。……所有这一切,都为全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准备了良好条件。”这段文字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关于这次重要会议的正确说法是( )
①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②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④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为组合型材料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通过题干“为全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准备了良好的条件”得知这次重要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①③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②是中共十四大的内容,④是指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故A正确。
答案:A
8.(2010·山东卷)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的发展。“抽象的马克思主义”指单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来指导实践。据此判断B项正确。A项体现的是问题与主义之争,C、D两项与材料思想不符,A、C、D错误。
答案:B
9.(2010·四川卷)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题干表达的“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是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此命题吻合的是①②④,③正确但与题干无关,排除③,选择B项。
答案:B
10.(2012·福建卷)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对近现代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历程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迁移所学知识及材料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分析概括说明。第(1)问从材料一中“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等关键信息,归纳二人共同的救国主张;从国民素质提高与爱国角度分析其积极意义;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分析其主张无法实现的原因。第(2)问抓住“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关键信息,从解放战争形势角度归纳时代背景;基本内涵从材料中提取。第(3)问观察图表说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迁移此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的成就及失误归纳其变化的主要原因;从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特殊的环境等角度回答“原因”。第(4)问提取材料四中的关键信息说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
答案:(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
(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
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