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湖南高考 >> 湖南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届湖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实战演练6

2016届湖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实战演练6

中华考试网  2016-02-26  【

  1.(2011·江苏卷)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解析:本题可以从时间排除。中苏关系恶化始于1956年,而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排除A项。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排除B项。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排除C项。走出去的目的是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发挥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应有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2.(2011·海南卷)《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解题时根据题干的关键词:1955年、周恩来等,可知此次会议指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A

  3.(2012·山东卷)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问题时提出来的,联系20世纪50年代初的外交环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仇视封锁新中国,A项应为其主要目的。B、D两项运动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不符;C项与提出背景不符。

  答案:A

  4.(2012·福建卷)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解析:B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会议对应的20世纪50年代不符;C、D不符合史实。只有A符合题意和史实。

  答案:A

  5.(2012·北京卷)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新中国50年代初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70年代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故只有①正确。

  答案:A

  6.(2012·天津卷)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能力。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努力的结果,排除;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正确;③1978年签署建交公报,美国再次确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9年正式建交,中美关系的改善对扫除台湾问题的障碍取得突破性进展,正确;④1979年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第一次访问美国,此时已经扫除障碍,排除。

  答案:C

  7.(2011·上海卷)“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解析:这段话体现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它的提出得到了与会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使万隆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答案:C

  8.(2013·广东卷)下面材料说明当时(  )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从材料信息看,毛泽东认为,中间地带都反对美国的控制,东欧各国则反对苏联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苏联都推行霸权主义,因此,如果团结中间地带和东欧各国,则可以构建反霸统一战线。故选B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B

  9.(2013·江苏卷)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解析:由题干中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可知A项与题意不符。B项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排除。C项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从材料信息看,1972年,我国外交获得重大进展,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故选D项。

  答案:D

  10.(2013·重庆卷)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  )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都带有称霸色彩,不具有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内涵,①中“有别于”的表述正确,②中“基本一致”的表述错误;由“中国梦”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可知,③④表述正确。本题选C项。

  答案:C

  11.(2011·福建卷)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4)指出材料“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

  解析:关键是理解“一边倒”的内涵。“一边倒”倒向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所以答出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史实即可。国内外环境和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体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