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单元讲述近代列强侵华专题史,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本课从内容上看,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及影响是高考的重要知识点,从命题角度看,着眼于列强侵华战争的背景,签订的条约及影响。
2.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在外来侵略面前从不退缩。命题角度主要有:结合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考查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爱国主义、斗争精神等。引用图片、文献资料考查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重大事件或人物。
[真题实战演练]
1. (2013·北京卷)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解析:《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美国根据这一条款,完全可以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故D项正确。获得军费赔偿的只有英法,故A项错误。B、C两项分别是《辛丑条约》和《马关条约》的规定,故可排除。
答案:D
2.(2013·课标Ⅱ卷)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析:领事馆是近代外交的产物。清政府在国外设立领事馆,反映了清政府的外交从封建时代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转变,故选C项。仅靠设立领事馆并不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排除A项;B项中的“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排除D项。
答案:C
3.(2013·浙江卷)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解析:由题干中“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可知这是指“利益均沾”,体现了“片面最惠国待遇”的特点,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故排除。
答案:B
4.(2012·重庆卷)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各地”,与材料中备忘录内容一致,D项正确。《黄埔条约》是鸦片战争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未涉及军事占领问题,均排除。
答案:D
5.(2012·全国卷)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A项《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而《海关进口税则》的制定意味着国民政府开始关税自主,因此直接否定了《南京条约》的规定,由此判断A正确。B项《天津条约》虽明确规定值百抽五的原则,但属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其中一个表现。C项《马关条约》和D项《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关税问题,故与题意不符。
答案:A
6.(2012·北京卷)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同时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并未完全打开中国的市场,西方列强认为获得的政治经济权益不够,所以对中国提出“修约”的要求,故B项正确。当时西方国家通过《南京条约》附件已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故A项错误。清政府基本遵守了《南京条约》的规定,故C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时总理衙门尚未建立,故D项错误。
答案:B
7.(2011·福建卷)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泛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文言文材料。“(白银)果皆散在内地……”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白银流散在中国内地,不用顾忌对朝廷不利、对百姓有利,但是白银外流,增加了外国的实力,这是非常急迫的事。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为D项。A、B两项都涉及军队问题,属于同一问题,故都可排除。
答案:D
8.(2011·课标全国卷)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解析:题干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是清政府向各国宣战懿旨,地方督抚大员并不支持,而是积极维持现状。这不能得出列强势力受到遏制,亦不能得出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的代理人,排除A、C两项。虽然地方督抚大员不支持清政府宣战的决定,但还未到分庭抗礼的程度,排除D项,因此B项是最合适的答案。
答案:B
9.(2011·北京卷)下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解析: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斗争,属于正义的斗争。漫画中把义和团杀外国人视为“野蛮”。而把外国人杀义和团视为“文明”。作者通过漫画讽刺这一现象,意在“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答案:B
10.(2011·重庆卷)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
A.1851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6年
解析:材料强调外国侵略者霸占台湾,强租胶州湾等史实。通过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占领了我国的台湾;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所以题目中的起义自然与义和团运动有关,选择C项。A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B项是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D项是萍浏醴起义的时间,是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