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湖北高考 >> 湖北高考语文真题 >> 专家评析2014年湖北高考语文

专家评析2014年湖北高考语文:紧扣课程目标 检测语文素养

中华考试网  2014-06-09  【

语文:紧扣课程目标  检测语文素养

      一、注重基础考查,积极引导中学教学

      一是立足语文本体,尽量扩大基础知识考查的覆盖面。语言材料的选用既顾及课本知识,又着眼于日常语言运用的实际。如第1、2两题的语言材料选用的大多是《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的常用字,同时又是很容易读错、写错的字。第2题选用常见的双音节词和四字、五字熟语,体现了试题较宽的覆盖面。第3 题词语运用更加强调语境的综合性,例如“顽固”一词,如不联系语境仔细品味,就品不出该词在语段中是贬词褒用。

      二是加强试题与中学教材的联系,引导中学教学务本求实。今年的试题在材料选择、题型呈现方面,一如既往地勾连教材,贴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第9题考查的文言实词“若”“事”“多”,第12题文言翻译中的“裾”“尔汝”等,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甚至是注释过的词语。第20题“描述汉字形与义”、第21题“拟写书签赠言”的命题创意分别源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梳理探究”专题《优美的汉字》和名著导读专题《论语》。文学类阅读文本选用小说,也是基于高中教学的考虑。小说文本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今年选用微型小说作为测试文本,对高中小说教学既是检测,也是一种促进。

      二、突出能力立意,彰显课改核心理念

       一是依据考纲设计能力考查点。论述类文本阅读选用了中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诗人宗白华先生的《艺术与中国社会》。文章论述精辟,语言醇厚,字里行间充满哲理思辨,适合检测考生对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试卷呈现的三个试题,既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概念的理解能力,又检测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提炼概括文本主要观点的分析综合能力,难易有度,较好地满足了测试需求。文言文阅读文本选用明代文章大家宋濂的《吴德基传》,属典范的传记文本,叙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易,语言简洁,适合用来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试卷设计了能力层级不同的4个题,第9题、12题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第10题、11题则重在分析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二是突出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考查点。14题阅读文本选用了晚唐诗人罗邺的七律《早发》。题曰“早发”,但全诗不著一“早”字,何以见“早”?第(1)题便由此切入设问。一个“早”字,打开一扇大门,带领考生进入塞外冰雪一孤旅的早行图,察物之表象,观人之行迹。第(2)题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的“背”字,意在鉴赏古诗的炼字技巧。这两道支题均从巧妙的角度切入命题,即通过鉴赏诗歌的语言进入诗人所描绘的画面,以及这些画面所构成的独特意境,从而领悟其艺术之美。文学类文本阅读《六指猴》设计的4个小题,寄托了命题的审美意向和追求: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取向。根据文本特点,命题人将第19题的测试目标确定为“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具体探究点为“探究作品的段落形式”。从这一点发散,其拓展的空间相当宽广。考生在答题时,应立足文本,在感悟作品内蕴的同时,调动自身阅读积累,去赏析、探究篇章形式的独特魅力。

      三、贴近生活实际,提升思维品质

      今年的作文试题仍然以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呈现,试题材料出自原创。材料中写游客们来到一处风景名胜,在初来乍到的他们眼中,景区山脚、山腰、山顶的风景,具有眼前的确定性和远处的未知性,游客在每一个重要的“节点”均面临着“登”与“不登”的叩问和选择。材料情境鲜活,画面逼真,人物具体,线索连贯,文字表述直白浅易,没有阅读和理解障碍,便于考生尽快进入试题情境,准确把握材料内涵和意旨,快速确定立意方向。虽然材料所涉及的一些核心概念,如“游客”、“风景”、“攀登”等耳熟能详,但材料所呈现的“近”与“远”、“好看”与“更好看”、“有”与“没有”、“登”与“不登”等思辨角度,可以更为全面地检测考生的思维品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考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历练等状况也可进行整体性的考查。

      在考场写作中,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写作思路:(1)从人物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游客”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上山”的游客,这一角度隐含着态度与高度(志存高远)、目标与付出(耕耘与收获)、间接与直接(注重实践、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等意旨,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来聚焦和发散。二是“下山”的游客,考生从这一层面切入,可以围绕看问题的角度、尊重个性、和而不同等内涵进行合理开掘。(2)从事件的过程看,材料隐含着过程与结果、自信与盲从、追求与懈怠等生发点,考生可以选择合适的“立足点”确定文章立意。(3)从事物的属性看,“风景”这一核心概念蕴含着丰富的人生价值的内涵。有人留恋“山脚”的美景,有人流连“山腰”的美景。也有人来到“山顶”,看到了“云海茫茫,群山隐约”,这里可以说是“有”美景,也可以说是“没有”美景。考生如能准确把握材料内涵的相关性进行探究,也可以写出切合题旨的文章来。比如可从“不同的人生之路所见的‘风景’不尽相同”、“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风景’”、“每个人眼中的‘风景’殊异”等角度展开思路。当然,试题也给考生留下了反向立意的空间。比如,经历一番奋斗与追求后,获得的结果与最初的期待之间存在落差,该如何面对这样的结果?如何确定追求的价值与意义?此外,从知足常乐、量力而行、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等方面立意也不失为对材料的合理解读。

重要专题>>  2014高考试题答案|汇集湖北/全国高考试题库   2014湖北高考成绩查询 湖北2014年高考大事件月历 每月重要事项

      2014湖北高考志愿填报  |  2014湖北高考录取分数线  |  湖北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指南

相关推荐>> 湖北2014高考满分作文 | 湖北2014高考作文题目 | 湖北2014高考志愿填报 | 全国2014年高校介绍 | 全国2014年高校专业介绍 | 2014-2015高考中国大学排名、专业排行

纠错评论责编:july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