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河北省唐山市高三期末)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期,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下列对《老子》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这一主张的解释合理的是( )
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争斗
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
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尊尊”
D.老子反对世袭为官的制度
解析 结合题中关键信息“不尚贤,使民不争”可知,老子反对“尚贤”的目的在于“使民不争”,即老子反对底层的民众挤入上层社会,认为各个阶层应各守“本分”,答案为C。
答案 C
2.(2016·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质量检测)据史料记载,唐朝时吐鲁番各地的税收,足够供应整个西域地区军资、行政费用的需要;当时有人一次就买丝25公斤、金0.5公斤,也有人一次买香料286公斤。这一记载反映出唐朝时的吐鲁番( )
A.成为西域军资、行政中心
B.盛产丝、金、香料等物品
C.成为东西方商业交流中心
D.收税成为行政事务的中心
解析 唐朝时,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丝”“金”“香料”是重要商品,C项正确。
答案 C
3.(2016·湖北武汉市武昌区高三调研)明朝中期后,政府在福建漳州征收加增饷,“加增饷者,东洋吕宋(即菲律宾),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亦无几。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船税与货物税)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追银百五十两,谓之加征”。加增饷的征收反映了当时( )
A.赋役货币化政策成效日益显著
B.朝贡贸易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C.西方对华货物销售呈滞销状态
D.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解析 材料只阐述了这一政策,并未涉及成效,因此A项错误,排除;题中所述贸易不属于朝贡贸易,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为D。
答案 D
4.(2016·广东省广州市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另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的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这表明当时( )
A.“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
B.“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
C.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D.“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解析 根据材料的描述,按照传统方法推测天文现象几度出现错误,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方历法改革传统历法,说明此时西方科技已进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人的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中有的官员以“天人感应”来解释日食推测错误,说明“天人感应”思想依然影响着中国人,A项不符合题意。“经世致用”是指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材料不能体现出“经世致用”已经成为社会思潮,B项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受到冲击,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5.(2016·江西省南昌市十校高三二模)1861年前,清政府处理涉外事务的机构主要是理藩院和礼部,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以处理外交事宜。该变化说明清政府( )
A.天朝上国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B.政治体制已具有近代化性质
C.设总理衙门取代旧外交机构
D.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已经萌生
解析 设问中的“变化”是指:礼部、理藩院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转变。注意“礼”“藩”与“国”的差别。这里的“国”指近代世界平等的民族国家,而这是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体现,故选D项。A项错在“根本”一说。B项本身说法有误。C项错在“取代”一词。
答案 D
6.(2016·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测试)抗战后期,反对殖民主义,主张在战后终结殖民地制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舆论的主流。1945年,中国代表团出席旧金山会议,提出必须重视战败国、殖民地及人民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情况之重要性,使彼等逐渐发展,获得独立或自主”的方案,得到了各国的称赞。上述现象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
B.有利于重建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C.加速了中国收回主权的进程
D.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解析 材料中的“必须重视战败国、殖民地及人民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情况之重要性……获得独立或自主’”说明中国代表团是从各国独立平等的立场出发提出该方案的,该方案有利于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故B项正确。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