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湖北高考 >> 湖北高考物理模拟题 >> 2016届湖北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分子动理论、气体及热力学定律》

2016届湖北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分子动理论、气体及热力学定律》

中华考试网  2016-02-01  【

  1.(2015·高考福建卷)(1)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和物质结构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

  B.温度越高,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与温度无关

  D.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而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

  (2)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ab过程到达状态b或者经过ac过程到达状态c.设气体在状态b和状态c的温度分别为Tb和Tc,在过程ab和ac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ab和Qac.则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Tb>Tc,Qab>Qac     B. Tb>Tc,QabQac D.Tb=Tc,QabQac.选项C正确.

  答案:(1)B (2)C

  2.(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多选)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E.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2)如图,一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A侧上端封闭,B侧上端与大气相通,下端开口处开关K关闭;A侧空气柱的长度为l=10.0 cm,B侧水银面比A侧的高h=3.0 cm.现将开关K打开,从U形管中放出部分水银,当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1=10.0 cm时将开关K关闭.已知大气压强p0=75.0 cmHg.

  求放出部分水银后A侧空气柱的长度.

  此后再向B侧注入水银,使A、B两侧的水银面达到同一高度,求注入的水银在管内的长度.

  解析:(1)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选项A正确.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不是一种化学反应,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选项E错误.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选项D正确.

  (2)以cmHg为压强单位.设A侧空气柱长度l=10.0 cm时的压强为p;当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1=10.0 cm时,空气柱的长度为l1,压强为p1.由玻意耳定律得pl=p1l1

  由力学平衡条件得

  p=p0+h

  打开开关K放出水银的过程中,B侧水银面处的压强始终为p0,而A侧水银面处的压强随空气柱长度的增加逐渐减小,B、A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也随之减小,直至B侧水银面低于A侧水银面h1为止.由力学平衡条件有

  p1=p0-h1

  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l1=12.0 cm

  ②当A、B两侧的水银面达到同一高度时,设A侧空气柱的长度为l2,压强为p2.由玻意耳定律得

  pl=p2l2

  由力学平衡条件有

  p2=p0

  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l2=10.4 cm

  设注入的水银在管内的长度为Δh,依题意得

  Δh=2(l1-l2)+h1

  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Δh=13.2 cm

  答案:(1)ACD (2)12.0 cm 13.2 cm

  3.(2015·高考山东卷)(1)(多选)墨滴入水,扩而散之,徐徐混匀.关于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混合均匀主要是由于碳粒受重力作用

  B.混合均匀的过程中,水分子和碳粒都做无规则运动

  C.使用碳粒更小的墨汁,混合均匀的过程进行得更迅速

  D.墨汁的扩散运动是由于碳粒和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

  (2)扣在水平桌面上的热杯盖有时会发生被顶起的现象.如图,截面积为S的热杯盖扣在水平桌面上,开始时内部封闭气体的温度为300 K,压强为大气压强p0.当封闭气体温度上升到303 K时,杯盖恰好被整体顶起,放出少许气体后又落回桌面,其内部气体压强立刻减为p0,温度仍为303 K.再经过一段时间,内部气体温度恢复到300 K.整个过程中封闭气体均可视为理想气体.求:

  ①当温度上升到303 K且尚未放气时,封闭气体的压强;

  当温度恢复到300 K时,竖直向上提起杯盖所需的最小力.

  解析:(1)墨滴入水,最后混合均匀,这是扩散现象,碳粒做布朗运动,水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碳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混合均匀的过程进行得越迅速,选项B、C正确.

  (2)以开始封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由题意可知,初状态温度T0=300 K,压强为p0,末状态温度T1=303 K,压强设为p1,由查理定律得

  =

  代入数据得

  p1=p0

  ②设杯盖的质量为m,刚好被顶起时,由平衡条件得

  p1S=p0S+mg

  放出少许气体后,以杯盖内的剩余气体为研究对象,由题意可知,初状态温度T2=303 K,压强p2=p0,末状态温度T3=300 K,压强设为p3,由查理定律得

  =

  设提起杯盖所需的最小力为F,由平衡条件得

  F+p3S=p0S+mg

  联立式,代入数据得

  F=p0S

  答案:(1)BC (2)p0 p0S

  4.(2016·河南开封一模)(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

  B.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持续性作用形成气体的压强

  C.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增大时,气体的体积一定减小

  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E.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缘故

  (2)在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密度为1.29 g/L,若房间的容积为100 m3,大气压等于77 cmHg,那么当室温由17 ℃升至27 ℃时,房间里空气的质量将减少多少?

  解析:(1)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减小,A错误;根据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知,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持续性作用形成的,B正确;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知,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增大时,气体的体积一定减小,C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知,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需要其他作用的影响,D正确;气体失去了容器的约束会散开,是因为气体的扩散现象,E错误.

  (2)以17℃时“室内气体”为研究对象,气体做等压膨胀,

  由盖-吕萨克定律可得=

  根据题意,V1=100 m3,T1=290 K,T2=300 K,代入得:

  V2=V1=×100 m3= m3,

  因此27℃时有ΔV=V2-V1= m3体积的气体处于房间之外

  再算出27℃时空气密度ρ2,标准状态下:p0=76 cmHg、T0=273 K、ρ0=1.29 g/L.

  27℃时房间内的空气:p2=77 cmHg、T2=300 K.

  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变形有:=

  可得ρ2== kg/m3=1.19 kg/m3.

  因此房间里空气质量将减少Δm=ρ2ΔV=4.1 kg

  答案:(1)BCD (2)4.1 kg

  5.(2015·湖南师大附中第六次月考)(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

  B.当人们感觉到闷热时,说明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小

  C.液体表面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分子的分布要稀疏

  D.草叶上的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E.由于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故液体表面的分子之间不存在斥力

  (2)某高速公路发生一起车祸,车祸系轮胎爆胎所致.已知汽车行驶前轮胎内气体压强为2.5 atm,温度为27℃,爆胎时胎内气体的温度为87℃,轮胎中的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

  求爆胎时轮胎内气体的压强;

  爆胎后气体迅速外泄,假设气体对外做功为1 000 J,且来不及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则此过程胎内原有气体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解析:(1)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和各向异性,故A正确;人感觉越闷热,说明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故B错误;液体表面由于液体分子容易挥发,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要稀疏,故C正确;草叶上的露珠呈球形,主要是因为液体表面有张力作用,故D正确;液体表面的分子之间斥力和引力同时存在,故E错误.

  (2)对理想气体,爆胎之前气体状态变化为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得:

  =

  代入数据得爆胎时轮胎内气体压强为:p2=3 atm

  ②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但短时间内与外界几乎不发生热量传递,所以内能减少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变化的内能为:

  ΔU=W+Q=-1 000 J

  答案:(1)ACD (2)3 atm 内能减少 -1 000 J

  6.(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的液体分子数越少,布朗运动越不明显

  B.做功和热传递都是通过能量转化的方式改变系统内能的

  C.如果没有漏气,没有摩擦,也没有机体热量的损失,热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D.空气中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但大量分子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时,内能不改变,但可能与外界发生热交换

  (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状态B到状态C,此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7.0×102J.已知在状态A时气体温度为TA=300 K,求:

  在状态B、C时气体的温度;

  此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量.

  解析:(1)悬浮微粒越小,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就越少,那么它受力越难趋于平衡,微粒越容易运动,布朗运动就越明显,选项A错误;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是能量转移的过程,选项B错误;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选项C错误;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但大量分子的运动是具有统计规律的,选项D正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时,由于内能只取决于温度,所以内能不改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可知,当气体体积发生变化,外界对气体做功或气体对外界做功时,气体与外界发生热交换,选项E正确.

  (2)从状态A到状态B,气体等压变化

  =

  解得TB=400 K

  从状态B到状态C,气体等容变化,=

  解得TC=800 K.

  理想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对外做的功W=pA(VB-VA)=1.0×105×(8.0-6.0)×10-3J=2.0×102 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U=Q-W

  代入数据得ΔU=5.0×102 J

  答案:(1)DE (2)400 K 800 K 5.0×102 J

  7.(原创题)(1)(多选)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 g水在沸腾时吸收了2 260 J的热量后变成同温度的水蒸气,对外做了170 J的功.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1023 mol-1,水的摩尔质量M=18 g/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

  B.水分子的热运动变得更剧烈了

  C.水分子总势能的变化量为2 090 J

  D.在整个过程中能量是不守恒的

  E.1 g水所含的分子数为3.3×1022个

  (2)如图所示,一个绝热的汽缸竖直放置,内有一个绝热且光滑的活塞,中间有一个固定的导热性良好的隔板,隔板将汽缸分成两部分,分别密封着两部分理想气体A和B.活塞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与隔板相距h.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已知电热丝电阻为R,通过的电流为I.通电时间为t时,活塞上升了h,此时气体的温度为T1,已知大气压强为p0,电热丝放出热量的90%被气体吸收,重力加速度为g.

  加热过程中,若A气体内能增加了ΔE1,求B气体内能增加量ΔE2.

  现停止对气体加热,同时在活塞上缓慢添加砂粒,当添加砂粒的总质量为Δm时,活塞恰好回到原来的位置.求此时A气体的温度T2.

  解析:(1)液体变成气体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了,选项A正确;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由于两种状态下的温度是相同的,故两种状态下水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是相同的,选项B错误;水发生等温变化,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因水分子总数不变,分子的总动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可得水的内能的变化量为ΔU=2 260 J-170 J=2 090 J,即水的内能增大2 090 J,则水分子的总势能增大了2 090 J,选项C正确;在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选项D错误;1 g水所含的分子数为n=NA=×6.0×1023=3.3×1022(个),选项E正确.

  (2)由焦耳定律可得,电热丝放出的热量Q0=I2Rt

  气体吸收的热量Q=0.9Q0=0.9I2Rt

  B气体对外做功:W=pSh=(p0S+mg)h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ΔE1+ΔE2=Q-W

  解得:ΔE2=0.9I2Rt-(p0S+mg)h-ΔE1.

  B气体的初状态:压强p1=p0+,体积V1=2hS,温度为T1

  B气体的末状态:压强p2=p0+,体积V2=hS,温度为T2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解得:T2=T1.

  答案:(1)ACE (2)见解析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