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湖北高考 >> 湖北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届湖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规范训练: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016届湖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规范训练: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中华考试网  2015-11-14  【

  一、选择题

  1.2014年1~10月,中国与18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共40多起、涉及近100亿美元总额的贸易摩擦,这客观上体现出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及市场化经营的现实。与中国“走向世界”及“市场化经营”相对应的时间分别是(  )

  A.1978、1992      B.1978、1984

  C.1984、1997 D.1984、2001

  解析:“走向世界”与“市场化经济”分别对应中国对外开放、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时间,结合所学可知答案为A。

  答案:A

  ?

  A.对外开放和对内交流

  B.技术革新和对外交流?

  C.对外开放和对内辐射

  D.管理革新和引进外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特区的作用。一方面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另一方面,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因而具有对内辐射的作用。故答案为C项。?

  答案:C

  3.(苏州市五市四区201届高三期中,14)2010年9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与近代史上江苏南京、镇江、苏州等地的开放相比,现在的对外开放主要的不同是(  )

  A.开放地区与其他地区政策不同

  B.主动开放

  C.经济特区都临海而非沿江地区

  D.外商来华创办的企业

  解析:改革开放与近代被迫开放有较大的区别:第一次是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强行迫使中国对外开放,第二次则是中国政府主动打开国门,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的开放。第一次开放时,清政府经济基础薄弱,不存在完整的工业体系,只能是西方商品大肆进入中国、冲击中国的传统生产行业;第二次时,新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国际贸易中有自己的优势。第一次开放,西方国家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的目的就是大量倾销商品;第二次不但使进口商品丰富了,而且还伴随着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模式各个方面的引进,有助于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改革开放是主动开放。

  答案:B

  (2014·天津卷)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

  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独立的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市场调节为主

  A.       B.

  C. D.

  解析:选C。考查改革开放。1980年,中国设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在经济特区,国家给予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故应选C。答案:.(辽宁省锦州市2014届高三期末,18)1987年一家日本跨国公司决定考察我国辽宁省的某一城市,并在当地投资设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们考察的城市是(  )

  A.大连 B.秦皇岛

  C.沈阳 D.烟台

  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格局,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从多方面分析对外开放的条件。B项属于河北省;D项属于山东省,不符合题目中“辽宁省”的条件,应排除。从综合因素考虑设厂的最佳位置是A。

  答案:A

  .(山东省潍坊市四县一校201届高三期中,2)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之后重大的政治区划。A项中“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只是经济特区的特点,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只是特别行政区的特点;B项“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仅是民族自治区的特点;D项“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仅是特别行政区的特点。只有C项才是他们的共同点。

  答案:C

  .(山东省枣庄市201届高三期中,23)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考察深圳时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否则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温总理是在强调(  )

  A.经济特区可以更大胆地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B.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C.经济特区是试验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在此实验

  D.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应该转移

  解析:材料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故排除A、D两项,材料并未提到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里开始,排除C项。从材料“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否则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可判断选择B项。

  答案:B

  .(安庆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17)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  )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及所学知识运用能力。注意题干是九十年代,而箭头应该在弓的中间位置,因此符合题意的应该是上海的浦东。A、B、C在位置上不对。结合四个选项的开发的时间,可知选择D项。

  答案:D

  .(201珠海期中)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解析:本题主要根据相关大事的时间和“催生创业高潮点的动因”两个依据来命题。A项、D项都符合题目中的时间,但D项不完全符合题目强调的“催生创业高潮点的动因”,而A项较符合题意。

  答案:A

  1.(厦门双十中学201届高三热身考,17)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解析:浦东开发是在1990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是在199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是在1989年。

  答案:B

  1.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

  材料 (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上海的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起,民主革命的政治中心,对外开放的标志。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国现代化的缩影。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因为从头到尾都跟上海有关故应否定A项;改革开放最早是在广东故应该否定B项;红色摇篮是江西瑞金故应否定D;应该理解为从洋务运动的发昌机器厂到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意味着上海在中国工业现代化中的地位,而中共二大会址说明上海在中国政治现代化中的地位,随着浦东的开放说明上海在对外现代化的热潮中的地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