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13京卷)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解析:材料题干主要说明19世纪末以来,洋纱大量进口,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对资源的需求大增,与此相关的只能选D项。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对洋纱的需求量增多。
答案:D
2.(2014·广西卷)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解析:选C。题干材料中“机器、小轮舟”以及“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说明作者激励倡导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才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故本题选择C项。
答案:3.(湖北省百所重点中学201高三联考,24)有人这样描述1904~1907年中国兴办实业的情景:“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直接推动力是办厂政策的宽松
B.与中国人民的政治斗争联系密切
C.主要原因是国际环境的暂时改变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将兴办实业与收回利权相结合,带有明显的爱国性,1904~1907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执行奖励实业的政策,所以A不正确;C项与史实不符;D项从时间上看发生在1904~1907年之后,不可能是形成这一浪潮的原因。
答案:B
4.(2013卷)1872年,“机器缫丝(厂)创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材料中的缫丝厂最可能坐落于( )
A.北京附近 B.广州附近
C.西安附近 D.成都附近
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的民族企业。解答此题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时间1872年,正是民族企业的产生时期;二是人物陈启源,近代民族资本家,在广东创办近代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B。
答案:B
5.(2015·芜湖联考)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作用在于( )
A.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C.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D.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
解析: 1938年国共合作已实现,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B项;“宜昌大撤退”目标在于保存物质力量,不在于阻滞日军侵略,排除D项;C为最佳选项。答案:6.(2014·江苏卷)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是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材料中粮食、蔬菜肉类等“自给自足”而“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表明该地区自然经济已经日益瓦解,故选D。A、B、C三项均不能体现自然经济的解体。
答案:.(2013四川卷)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解析: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为谋求稳定币值,决定放弃银本位制,实行“币制改革”,实施法币政策。故答案选择A项。
答案:A
.(2015·安徽皖南八校联考)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 )
A.反对世界大战 B.倡导民主科学
C.宣扬实业救国 D.维护领土主权
解析:选C。根据材料“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说明强调的是实业救国,故选C项正确。倡导民主科学是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故排除B项,A、D两项材料没有反映。
答案:.(2013安徽卷)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解析:分析选项,A项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不符合题干,排除A项;C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国际局势对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有一定影响,D项中的“决定着”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从三个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直有外国资本的成分,故选B项。
答案:B
1.(深圳市红岭中学201届高三第二次统考,17)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根据题干“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表明时代背景,“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抢运到了”说明实行了“大撤退”,综合以上体现了物资转移的必要性是为了持久抗战。
答案:D
1.(江苏如皋中学2014届高三质检,31)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关知识点,根据材料中1948年的时间,结合教材,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民族工业大量使用进口原料,但是美国等国的商品涌入造成了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使民族工业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也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原因。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据此本题①③④项符合题意,第②项为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萎缩的原因,排除含有②的选项。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