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这种生态工程模式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和平衡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解析 “无废弃物农业”主要模式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从而实现废物资源化,其原理在于“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答案 C
2.“退耕还林还草”是哪种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 )A.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B.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解析 为了控制荒漠化的发展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森林或草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等。
答案 C
3.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进行
C.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
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解析 该图是人工生态系统图,利用生物学原理设置的生态农业;在该系统内,葡萄、蔬菜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通过食物链把能量传给人、猪等生物,同时为了提高能量和物质利用率,猪粪流进沼气池,沼渣喂养蚯蚓、蝇蛆,施入农田等,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没有改变,蚯蚓等能促进物质循环,但不能使能量循环流动。答案 4.生态农业是一个在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了
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解析 生态农业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了,但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变,A选项错误。
答案 A
5.上海世博会“零碳馆”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零碳馆”房顶植物吸收的CO2将参与暗反应合成有机物
B.馆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碳在叶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之一为CO2―→C3―→(CH2O)―→丙酮酸―→CO2
D.碳循环的破坏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引起“温室效应”
解析 馆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没有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B说法错误。
答案 B
6.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解析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农药对人有害;开荒辟地、围湖造田,使草原或森林、湿地被改造,破坏了生态系统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违背的。我们可以合理开发现有的生物资源寻找新的粮食资源,合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等。
答案 B
7.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北方农区的一种“四位一体”的生态家园示意图,其中沼气池、猪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保持了合理的结构和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在农村发展沼气有利于保护林草植被
B.该工程充分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C.保持生物比例合理遵循整体性原理
D.能量可随着沼气的使用而流入生物体内
解析 保持生物比例合理遵循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沼气中的能量被人作为热能等形式利用,并没有随着有机物流入人体内。
答案 AB
8.塔式蚯蚓污水处理系统(下图所示)采用人造湿地原理,利用植物根系和蚯蚓等处理,通过泥、沙、小石、大石四层过滤,这样重复几次后可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双选)( )
A.该生态系统的群落由植物和蚯蚓构成
B.该生态系统选用蚯蚓等生物,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该生态系统的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解析 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除了植物和蚯蚓之外,还包括泥、沙、小石、大石中的微生物,故A项错误;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之外,还应包括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能,故D项错误。
答案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