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河南豫北名校高三质量评估)商周时期采取兄终弟及或立嫡长子的继承法。对抗商时,周团结亲戚一致对外,恢复同辈族众只讲长幼,不分亲疏,共享政权的“昭穆制”;西周中期后,东进军事活动减缓,土地财产不能无限分封,各国又采取便于集权的“大小宗制”。这反映了( )
A.宗法制的核心是发展演变的
B.宗法制实际上不讲亲疏关系
C.现实需要决定宗法制的演变
D.大小宗制取代嫡长子继承制
解析 材料反映了宗法制的发展变化,这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密不可分,故答案为C。嫡长子继承制这一核心没有变化,所以A、D两项错。B项误读材料。
答案 C
2.(2016·湖北省长沙市高三模拟)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科举出身者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门占18%。这说明( )
A.隋唐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的特点
B.隋唐选举不再看重门第
C.隋唐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
D.隋唐时期教育得到普及
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的“当时科举出身者69%为士族”可知,隋唐时期的政治仍然存在着贵族政治的特点,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可以排除;C项显然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教育问题,D项可以排除。
答案 A
3.(2016·河北省唐山市高三期末)秦汉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头枕三河(主要指关中地区),面向西北(草原地区)”,而到了唐(安史之乱后)宋则变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是因为( )
A.政治中心的南移 B.经济政策的改变
C.四大发明的应用 D.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 结合题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唐宋以来经济发展趋势由原来的面向西北内陆转为面向东南沿海,这主要是因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为D。
答案 D
4.(2016·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质量检测)苏轼在《凫绎先生诗集叙》中赞扬颜太初的诗文:“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要以伐病。”这表明苏轼在文学创作上倡导( )
A.浪漫主义笔法 B.现实主义文风
C.音节和谐 D.奇特幻想
解析 题干材料中“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表明苏轼主张著述应有感而发,反映社会现实,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5.(2016·湖北武汉市武昌区高三调研)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知识界“将民间看作与传统的封建帝国王朝与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力量”,由此开始,“形成了大规模的‘到民间去’的热潮。纷纷循着各自的方案与路径去发掘民间的、乡村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上述现象发端于(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解析 材料反映了部分知识分子深入民间寻找反对封建专制的“资源”,因此C项正确。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