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①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②他对瓷瓶的价值心存疑虑。他不知道瓷瓶的真伪,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担心卖了低价。
解析 顾林说他不一定卖,主要就是“矛盾”心理,所以回答时要从此时顾林心理矛盾的原因入手。从文章内容来看,“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此外,“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但父亲住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
7.①知恩图报。王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②诚信待人。王教授一直因送给父亲“赝品”瓷瓶而愧疚,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毅然把瓷瓶送回。
解析 分析王教授的形象特点,应主要从王教授父子被救后王教授的表现进行概括。当他们父子被救后,王教授在江北开设分店,目的是寻找救命恩人,由此可知他知恩图报,当然后来花30万元买那个“赝品”也能体现这一点。此外,他因送救命恩人“赝品”而感到愧疚,但当他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又将瓷瓶送回,由此可知他诚信待人。
8.①从情节上看,结尾与前面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紧密照应,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又耐人寻味。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③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④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解析 解答此类试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入手。最后一段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结尾,人物形象和主题都得以突出,且与前面关于瓷瓶真伪的情节相照应。且如此结尾,可以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