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天津高考]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 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 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 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解析:过程①为有氧呼吸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②为光合作用,真核生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原核生物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错误;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糖类中的氧来自CO2,C错误;过程①和②都能产生[H],前者主要与氧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后者主要用于C3还原, D正确。
答案:D
2. [2014·重庆高考]如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 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 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解析:酶具有专一性,在乙醇转化为乙酸的代谢过程中至少经历两个步骤,需要不同的酶催化,A错误。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率会随着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达到一定值后,由于酶量有限,反应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B错误。乙醇经代谢后可参与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H],与氧气结合后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C正确。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不影响体内温度,不会影响分解乙醇的速率,D错误。
答案:C
3. [2013·课标全国卷]下列与各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 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 破伤风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 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产物不同
解析: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含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呼吸作用是细菌生活的必须的生理过程,相关的酶是由拟核中基因编码。破伤风杆菌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被抑制。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答案:C
4. [2013·安徽高考]下图为每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呼吸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种子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
B. 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减少,呼吸速率下降
C. 种子成熟后期脱落酸含量较高,呼吸速率下降
D. 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合成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种子干物质快速增加的时期是曲线的斜率最大的时候,呼吸速率正是高峰期,A正确。图中显示在种子成熟后期呼吸速率下降较快,并到达很低的水平,应与种子中自由水减少相关。呼吸速率与自由水含量有关,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含量减少,呼吸速率下降,B正确;脱落酸抑制生长,呼吸速率下降。种子成熟后一般很容易脱落,而且在植物体内脱落酸增加是一般趋势,C正确。干物质的合成过程需要的能量和中间代谢产物来源于呼吸作用,所以呼吸速率下降不利于干物质的合成。
答案:D
5. [2013·江苏高考](多选)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 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 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
D. 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
解析:由图可知土埋方式下残留物下降最快,即分解最快,因此是还田后合理的处理方法,A正确;微生物分解作用包括体外有机物分解和体内细胞呼吸作用,土壤中一定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细胞呼吸,B正确;如果处理时间提前,则处理期间的平均温度比原处理的平均温度要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故秸秆的残留量会呈现下移趋势,C项错误;堆放时氧气较为充足,而残留物的减少速率最慢,可推测好氧型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于厌氧性微生物,D错误。
答案:AB
6. [2013·海南高考]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B. 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H]可在线粒体内氧化生成水
C. 某些微生物可利用氧化无机物产生的能量合成有机物
D.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可在叶绿体基质中作为还原剂
解析: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1分子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2分子丙酮酸,产生4个[H]和 2个ATP,A项错误;有氧呼吸过程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阶段生成的[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B项正确;硝化细菌等是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用于自身生命活动,C项正确;光反应阶段生成的[H]在叶绿体基质中用于暗反应阶段的C3的还原,D项正确。
答案:A
7. [2014·海南高考]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在12~24 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其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2)从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______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解析:(1)据图可知,在12~24 h期间,氧气吸收量很少,而二氧化碳释放量很多,表明此时的呼吸方式主要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2)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同时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总量下降。(3)胚根长出后,氧气的吸收量明显增多,说明无氧呼吸速率明显提高。
答案:(1)无氧 细胞质基质 酒精和二氧化碳
(2)减少 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同时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总量下降
(3)有氧
1. [2015·淄博模拟]如图表示的是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 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C. ④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D. 乳酸菌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解析:①②③表示的是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其中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释放的能量最多。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乳酸菌是厌氧型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也不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C
2. [2015·宿州模拟]右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 ②处发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B. ①处产生ATP
C. ②处产生二氧化碳
D. ③处发生[H]与O2的结合反应
解析:图中①为内膜与外膜间隙,此处不会产生ATP。②为线粒体基质,发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为线粒体内膜,发生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