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015·湖南永州检测]在摩洛哥有一种被称为“奶树”的古老树种,成年树分泌的“乳液”有利于由其根部细胞发育而来的幼树成长。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 )
A.古代“奶树”在形成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B.成年树与其根部细胞发育而来的幼树的基因型不同
C.分泌“乳液”的植株是雌性植株
D.成年树分泌“乳液”是表现型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等知识。古代奶树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不合理;成年树根部细胞发育而来的幼树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故二者的基因型相同,B不合理;题干中不能看出该古老树种是否有雌雄性之分,故C不合理;成年树分泌乳液是该树种的一种性状特征,属于表现型,D合理。
答案:D
22. 用DNA连接酶把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Ⅰ(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切割过的质粒和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Ⅱ(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切割过的目的基因连接起来后,该重组DNA分子(如图所示)能够再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Ⅰ切割开的概率是 ( )
A.1 B.7/16
C.1/4 D.1/2
解析:重组的DNA分子,具有两个—GATC—位点,能够再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I切割开的概率是1。
答案:A
23.[2015·陕西西工大附中训练]假设某一年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比例为:SS(黑色)10%,Ss(黑色)10%,ss(浅色)80%。由于寄居的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个体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则第二年桦尺蠖的有关基因型频率或基因频率正确的是 ( )
A.Ss 25.5% B.ss 76.6%
C.SS 18% D.S 25%;s 75%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第二年桦尺蠖经自然选择后,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SS∶Ss∶ss=11∶11∶72,由此计算出基因的频率:S基因频率为(22+11)/(11+11+72)×2=33/188=17.6%,ss基因频率为82.4%。自然选择后的三种个体的比例为SS∶Ss∶ss=11∶11∶72,所以其中SS的比例为11/94=11.7%,Ss的比例为11/94=11.7%,ss的比例为72/94=76.6%,所以B正确。
答案:B
24.[2015·山东实验中学月考]科学家在研究狼驯化为狗的过程中,将狗与狼的DNA进行了对比,发现狗体内消化淀粉的基因比狼体内的相同基因活跃28倍。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与狼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的消化淀粉的基因发生了不定向变异
C.狗体内消化淀粉的基因与狼体内的相同基因属于等位基因
D.该现象说明了狗与狼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解析:狼为肉食性动物,其食物中几乎不含淀粉;经人类长期驯化得到的狗为杂食性动物,由于人类食物以淀粉类为主,导致人喂给狗的食物也以淀粉类食物为主。经长期的选择过程,不适应这种饮食结构的被淘汰,逐渐适应的被保留下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狗。可见,在驯化过程中,发生的是定向的选择而不是定向的变异,故A、B、D三项正确,等位基因指的是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而相对性状又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故C不正确。
答案:C
25.[2015·湖南十三校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是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之间,不能通过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D.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解析:自然选择通过对个体性状的选择作用影响基因型频率,进而影响基因频率,A正确;种间关系密切的生物,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形成了相互适应的特征,B正确;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通过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C正确;细菌在接触青霉素之前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抗药性的差异,经过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抗药性强的个体保留下来,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并不是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错误。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2015·涪陵五中质检]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植株有因高酚而抗虫的,也有低酚不抗虫的,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彩色棉作为一种具有天然颜色的特殊棉花,它不需要染色就可制成各种原色棉布,低酚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棉花品种,具有棉纤维酚含量低、对人体皮肤无负影响的优点,但低酚棉由于酚含量低,使得低酚棉的抗虫能力普遍下降。 现有白色低酚不抗虫棉及紫色高酚抗虫棉的两种纯合品种,欲培育出紫色低酚抗虫棉品种。某育种机构设计的育种方案如图所示,请回答该方案中的相关问题:
(1)从理论上讲,F2群体中的纯种概率为________。截止F2的这一阶段在育种工作上经常采用,因为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依据的遗传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要制备出所需要的转基因细胞,作为其中的受体细胞应从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棉株上获得,而作为所用的目的基因,一般应先在细胞外形成______________再导入受体细胞,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一般是通过____________是否表达予以初步筛选。
(3)由转基因细胞培育紫色低酚抗虫棉的过程,所采用的生物工程技术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终得到的紫色低酚抗虫棉转入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使其基因型发生了改变,它和亲本植株________(是或不是)同一物种。
解析:(1)由“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植株有因高酚而抗虫的,也有低酚不抗虫的,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和白色低酚不抗虫棉及紫色高酚抗虫棉的两种纯合品种”可知F1为双杂合,F1自交理论上F2中纯合子占1/4。杂交育种可使不同亲本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上,理论基础是基因重组。(2)目的是培育出紫色低酚抗虫棉品种,由此可知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来自紫色低酚不抗虫棉。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前,先使目的基因与载体形成重组DNA。标记基因的存在便于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3)转基因细胞培育紫色低酚抗虫棉要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4)抗虫棉和非抗虫棉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抗虫棉仍然是同一物种。
答案:(1)1/4 使不同亲本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上(或集优) 基因重组
(2)紫色低酚不抗虫棉(必需要有不抗虫三字) 重组DNA(或重组质粒或基因表达载体) 标记基因
(3)植物组织培养 (4)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