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福建高考 >> 福建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7年福建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七)

2017年福建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七)

中华考试网  2017-03-06  【

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

1.“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常见的有“耕”(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并耕)、“耧”(播种工具)等。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  )

A.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技术

C.土地私有制度 D.农业管理方式

【解析】选B。用犁松土、田地除草、两人并耕、播种均属于农业生产技术,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出重农抑商政策、土地私有制度、农业管理方式,故A、C、D均可排除。

2.(2016·桂林模拟)画像砖源于战国时期,盛于两汉。它主要用于宫殿、庙宇祠堂及墓室的建筑装饰,生动反映了当时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下图砖画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是(  )

A.粗放经营 B.男耕女织 C.集体协作 D.农耕为主

【解析】选B。粗放经营不属于小农经济的特点,故A错误;材料中有男耕女织的简单分工,故B正确;材料体现了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没有体现出集体协作,故C错误;小农经济除了农耕之外还有家庭手工业等,材料没有体现出农耕为主,故D错误。

3.钱穆说:“中国以农立国……往往以我日常用品易彼奇珍异玩,徒足引起国内之贫富不均,以及风俗之奢华,而整个国民生计,无大补益。故对外战争,除防止侵略外,常无所利。”文中认为“常无所利”的根本原因是(  )

A.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达

B.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C.封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

【解析】选B。钱穆认为导致对外战争常无所利的根源是国内贸易足可自给,国外通商非必需,说明我国的封建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B。A、C、D说法与材料无关。

4.(2016·长春模拟)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

A.井田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选C。均田制的实行,将国家掌握的土地租给农民,有利于抑制富者的土地兼并,使贫者有土地耕种,“有一最低之水平”,故C正确。

5.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考古学家齐格·彼尔在鉴定斯图加特(在德国西南部)西北20公里处的一座凯乐特时期(公元前5世纪)的坟墓时发现,墓主人衣服碎片上嵌满了厚实鲜艳的中国丝绸。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先秦时期中国与西方就有了贸易往来

B.先秦时期就开辟了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

C.中德两国在先秦时期建立了友好关系

D.中国丝绸成为当时德国人的主要衣料

【解析】选A。“公元前5世纪”大约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即先秦时期。墓中出现中国丝绸,一则证明中国在先秦时与西方有贸易往来,二则证明丝绸在当时贸易中的重要性。但不能直接证明当时开辟了丝绸之路,故排除B;更不能由此证明中德双方建立了友好关系和丝绸成为当时德国人的主要衣料,故排除C、D。

123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