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卷
本卷共4个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吸的前提,是农业劳劝力——农民的“安居乐业”。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盛世”便有保障。反之,当饥寒交迫的民众“揭竿而起”之时,专政手段再强大的王朝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厄运。这类事实的反复出现,使得统治阶级中富于远见的人士认识到民众不可侮。基于这类考察,中国的“圣君”“贤臣”们很早就提出“知人”“安民”,时至晚周,民本思想渐趋盛大。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孔子指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并有“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在孔子身后,《左传》《孟子》《荀子》等书更对民本思想加以发挥。总之,“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民本命题是中华农业社会的一种传统政治思想,“仁政”“王道”学说由此派生出来。
材料二 到了皇权社会末世,传统的民本主义在某些具有异端倾向的论者(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傅山、唐甄等)那里提升到新阶段。……明末清初的“新民本”超越固有民本主义的所在颇多,而关健点在于摆脱了尊君论羁绊,将批判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明清之际的“新民本”思想家,是在没有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情况下,将先奏以来受制于君权的民本思想推进到“新民本”高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民本思想出现的背景。(4分)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民本思想呈现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8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等国列强的默认下,寻找借口,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由于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主和派”“投降派”的干扰,历时8个月的甲午之战终于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强弩之末的庞大封建帝国在新兴的资本立义国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及随后《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摘编自韦建新《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晌》
材料二 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对日本侵略者的胜利。在这场持续八年的战争中,中国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的代价,迎来了近代以来对外族入侵势力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告别了孙中山先生曾喟叹的“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状态,重新在战争中凝聚成一个整体,无论民族、不分地域、各个阶级,全员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可以说,抗战的胜利,也是中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真正起点。但抗战胜利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放眼世界场域,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日本,使其无法“北进”攻打苏联或“南进”大平洋群岛,在同盟国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摘编自《抗战:中国胜利的世界意义(二战中的中国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的不同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场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6分)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盟是全球最为成熟、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城经济一体化组织,经历了长期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联合,走向统一。欧洲联合思想萌发于中世纪。长年的战争使人们渴望和平,向往和睦统一的欧洲。据说最早系统提出欧洲联合思想的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随后,卢俊、伏尔泰和康德也提出过欧洲统一的设想。但直到19世纪,欧洲联合还只是梦想。到了20世纪,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炮火的摧残和创伤。欧洲领导人从中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只有走向联合才能长时间避免战争,只有统一才能享受太平,于是有了欧洲一体化。
——摘编自赵晓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改革》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深化与扩展,铸成了当今世界上一体化水平最高、经济实力最强、政治影响力最大的区域合作集团。欧洲一体化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政策的确立与实施、成员的培育与吸收走过了艰辛、崎岖的道路,经历了众多重大事件。罗马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第五次扩员是前进路程上的三块里程碑,标示一体化进展从以共同经济政策为主的组织提升到具有经济、政治与安全功能的联盟,再从次地区组奴扩充为泛大陆集团的三大阶段。
——摘编自邢骅《欧洲一体化风雨兼程五十载》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及特点。(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一体化对欧洲的影响(6分)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界定英国何时崛起为大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克伦威尔时期本应被视为英国崛起的开端,这不仅在于英吉利共和国实际取得的成就,更在于“克伦威尔触摸到了一个更深远更持久的国家强盛概念的奥秘”。然而,英吉利共和国的强大最多只能被看作英国崛起为大国的序幕而非其正式的开端。将光荣革命看作近代英国崛起的起点,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英荷关系的调整,其最主要的理由是此后英国的壮大呈现出连续性和加速性,这与此前英国时断时续的偶尔辉煌大为不同。……或许正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前英法两国经济实力对比不利于英国以及工业革命迅速扭转这种对比的事实,许多人不由自主地强调工业革命对于英国崛起的关健作用。
——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棍起的历史逻辑》
结合近代英国史实,运用材料中的有关观点,对近代英国的崛起问题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