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8年高考语文基础练习及答案(4)

2018年高考语文基础练习及答案(4)

中华考试网  2017-10-16  【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1. (2016·银川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破阵子

  晏 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词的下阕写青年女子,试简要分析她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

  解析:下片写人。通过人物动作、情态的描写以及旁人的揣测,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回答本题,抓住重点词语“巧笑”“逢迎”“疑怪”“春梦好”“斗草”“笑”。注意体会人物行为、情态所体现出的性格。要注意分条作答。

  答案: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青年女子形象。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声音: 巧笑;表情和动作:逢迎、笑从双脸生;侧面:疑怪昨宵春梦好。

  2. (2016·唐山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除夜宿石头驿①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作此诗时他正寄寓石头驿(今属江西),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

  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

  解析:理解这首诗时要特别关注时间“除夜”和事件“旅馆”“夜宿”。整首诗写一个孤独的旅客大年夜宿在旅馆中,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感。

  答案:刻画出一位羁旅思乡者的形象。除夕之夜,诗人远离故乡,滞留驿舍,无人问候,只有寒灯为伴,孤独凄凉。

  3. (2016·豫冀晋百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湖春日

  王安国

  争得①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熏巘崿②,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注】 ①争得:怎得。②巘崿(xī è):指山峦。

  本诗的颔联、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西湖怎样的特点?

  解析:诗歌的颔联、颈联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运用工笔刻画来描写景物。敲茶鼓,声,听觉;卓酒旗,形,视觉;吐杂芳,嗅觉;湿,触觉。同时,又动静结合,敲茶鼓与破涟漪是动,其他为静。回答本题先逐句将画面描绘出来,再概括特点。特点要结合诗人的感情来概括。

  答案:描写寺院香火旺盛,在春烟氤氲中响起茶鼓;楼台于夕阳斜照中矗立,酒旗在风中招展;起伏的山峦被“杂芳”熏染,花香四溢;西湖水面平静,画舫来去划出层层涟漪。诗人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各种角度,动静结合,描绘出西湖一派赏心悦目、春意盎然的旖旎风光。

  4. (2016·皖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 ①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解析: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描绘了行舟湖上所见春草碧色、春水绿波与长长的堤影掩映的美景;而柔和的笙歌,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寥寥数笔, 营造了一种安谧、恬静的气氛。

  答案:出现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笙歌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隐隐有笙歌相伴的怡人的春日西湖美景。

  5. (2016·资阳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 琴

  刘允济

  昔在龙门侧,谁想凤鸣时。

  雕琢今为器,宫商不自持。

  巴人缓疏节,楚客弄繁丝。

  欲作高张引,翻成下调悲。

  诗人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琴”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析:琴的前身是梧桐树,能招来发天籁之声的凤凰。却被商人制成谋利的琴。琴本可以奏出精妙高亢的曲调,但巴人楚客对此并不赏识,结果琴只能用来弹奏低沉、伤悲的曲调。琴的形象是失意的、悲惨的。

  答案:诗人塑造了一把最初受到器重,终被束缚的失意的古琴形象。人们用良材做成一把高贵的古琴,而琴欲为高张之曲,却被人反弹了 “下调”。

  6.(2016·临川一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 梅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①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②寒轻,琐窗③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④有个人忆。

  【注】 ①东君:司春之神。②篽:禁苑。③琐窗: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④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词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解析: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通过梅花的生存环境,体现其凌寒独放、温柔明秀的风格及超凡入圣的品格。词的下片写梅的遭遇,暗示词人身世。既写梅花开放时曾一度受宠,又言梅花凋落时漂泊天涯、憔悴不堪的现状。但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出梅花的坚贞。“不如归去”言归隐之意。

  答案:冰清玉洁,高雅脱俗。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傲霜斗雪。在春之百花的映衬之下更显自然脱俗,坚贞不屈。绽放之时惹人摘取,凋零之时漂泊天涯,犹存一种坚贞品格。词人托物言志,借花言人,抒写心中傲岸不屈的精神以及归隐情思。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