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高考化学提升练习及答案(6)
1.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C.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D.“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答案】D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判断
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O2中含有的共键数为0.4NA
B.0.1molH2S和0.1molSO2混合后,体系中的硫原子数0.2NA
C.100g质量分数为16.2%HBr溶液中的氢原子数为NA
D.3.9gNa2O2晶体中所含的离子总数为0.5NA
【答案】B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
3.将铜和氧化铁的混和物溶于足量稀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滴入2滴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容器中可能有固体残渣 B.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Fe2+
C.反应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D.再加入铜后,溶液红色逐渐退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将铜和氧化铁的混和物溶于足量稀盐酸中,发生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2FeCl3+Cu=2FeCl2+CuCl2,向所得溶液中滴入2滴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说明铁离子过量,铜在溶液中一定全部溶解,生成氯化铜,部分铁元素变化为亚铁盐。A、氧化铁溶于过量的稀盐酸,生成的氯化铁过量铜全部溶解,容器中不可能有固体残渣,故A错误;B、向所得溶液中滴入2滴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说明铁离子过量,铜在溶液中一定全部溶解,生成氯化铜,部分铁元素变化为亚铁盐,故B正确;C、氧化铁溶解于盐酸,氢离子浓度减小,生成的氯化铜、氯化亚铁和氯化铁溶液中水解溶液显酸性,对水的电离起到促进作用,反应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故C正确;D、分析可知铁离子过量,向所得溶液中滴入2滴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Fe3++3SCN-⇌Fe(SCN)3,加入铜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Fe3++3SCN-⇌Fe(SCN)3,平衡逆向进行,铁离子消失后溶液红色褪去,故D正确;故选A。
考点:考查了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分析应用的相关知识。
4.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 )
A.100 m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加入0.01 molCH3COOH:
CO32- + CH3COOH=HCO3- + CH3COO-
B.向HCOOK和KOH的混合溶液中加入KMnO4
2KMnO4+HCOOK+KOH=2K2MnO4+CO2↑+H2O
C.4 mol/L的NaAlO2溶液和7 mol/L的盐酸等体积均匀混合:
4AlO2- + 7H+ + H2O=3Al(OH)3↓+ Al3+
D.在含有Mn2+的溶液中加入HNO3再加入PbO2,则反应体系显紫红色:
5PbO2 + 2Mn2+ + 4H+=5Pb2+ + 2MnO4- + 2H2O
【答案】B
考点: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正误判断
5.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O2-、SO42-、SO32-、CO32-、Cl-、I-等阴离子。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计测得溶液pH大于7
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
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
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
⑤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
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六种离子中公含NO2-、CO32-、Cl-三种阴离子。
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
A. ①②④⑤ B. 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答案】B
考点:考查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6.将一定量的Na2O2和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冷却后有固体物质剩余,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Na2O2/mol NaHCO3/mol 气体成分 A 1 2 Na2CO3 B 1.5 2 Na2O2 Na2CO3 C 2 1 Na2CO3、NaOH、Na2O2 D 2 2 NaOH、Na2CO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温度高于100℃),可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2NaHCO3Na2CO3+H2O+CO2,②2Na2O2+2CO2═2Na2CO3+O2,③2Na2O2+2H2O═4NaOH+O2,
④2NaOH+CO2═Na2CO3+H2O,由上述反应,可得总的反应方程式为:
Ⅰ.Na2O2+2NaHCO32Na2CO3+1/2O2↑+H2O↑
Ⅱ.2Na2O2+2NaHCO32Na2CO3+O2↑+2NaOH
A.当x=1/2时,只发生反应Ⅰ,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剩余固体为Na2CO3,气体成分为H2O(g)、O2,故A正确;B.当1/2
考点: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
7.下列溶液中离子或分子有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由水电离出的c(H )=10-13mol/L 溶液:Mg2+、Cu2+、SO42-、NO3-
B.无色溶液中:Na+、NH4+、Cl-、S2-
C.高锰酸钾溶液:Fe3+、H+、SO42-、C2H5OH
D.中性溶液中:Fe3+、K+ 、Cl-、SO42-
【答案】A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
8.如图示的装置中,把X溶液逐滴滴下与Y物质反应,若X为浓硫酸,Y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中常温下与水难反应的单质。Z为品红溶液。实验中观察到Z褪色。则Y为
A.Na B.Mg C.Al D.Mg或A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三周期中的金属元素只有钠、镁、铝,由于钠在冷水中反应,铝能够被浓硫酸钝化,金属镁常温下与水不反应,故Y是镁(Mg),故答案选B。
考点:考查金属镁的性质相关知识
9.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Fe3+、Ba2+、Al3+、CO32–、Cl–、OH–、NO3–。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C
【解析】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
10.向FeCl3、Al2(SO4)3的混和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aq),形成沉淀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沉淀的生成与溶解的pH列于下表(已知:偏铝酸钡易溶于水)。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据图计算原溶液中c(Cl-)=c(SO42-)
B.OA段产生的沉淀为BaSO4和Fe(OH)3
C.AB段可能发生的反应是:2SO42-+ 2Ba2+ + Al3+ +3OH-=2BaSO4+Al(OH)3
D.C点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AlO2-水解,其离子方程式为:AlO2-+2H2O=Al(OH)3 +OH一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所给沉淀的溶度积,可知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后铁离子先沉淀,沉淀的总物质的量是6mol,其中氢氧化铝为2mol,则铝离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则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3mol,所以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根据电荷守恒,则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3mol,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原溶液中c(Cl-)=c(SO42-), 正确;B、OA段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是5mol,加入3mol氢氧化钡,则硫酸根离子沉淀完全,根据沉淀的pH值可知,铁离子先沉淀,所以6mol氢氧根离子与1mol铁离子、1mol铝离子分别生成1mol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则OA段的沉淀是硫酸钡、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错误;C、AB段再加入1.5mol氢氧化钡,则3mol氢氧根离子与剩余1mol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此时硫酸根已沉淀完全,不会再产生硫酸钡沉淀,错误;D、C点时氢氧化铝全部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和水,偏铝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但水解是微弱的,离子方程式不能用“=”表示,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对图像的分析判断,对所给信息的理解应用能力
11.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是比Cl2、O3、ClO2、KMnO4氧化性更强、无二次污染的绿色水处理剂。工业制高铁酸钠的方法有如下两种:湿法制备的主要离子反应为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干法制备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铁酸钠中铁显+6价
B.湿法中FeO42-是氧化产物
C.干法中每生成1 mol Na2FeO4转移4 mol电子
D.Na2FeO4可氧化水中的H2S、NH3,生成的Fe(OH)3胶体还能吸附悬浮杂质
【答案】C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应用。
12.向一定量的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mL4mol·L-1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 L NO(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
A.0.24 mol B.0.16 mol C.0.21 mol D.0.14 mo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溶液中无铁离子存在,得到的溶液为Fe(NO3)2的溶液,根据N元素守恒,Fe(NO3)2中NO3-的物质的量是0.12L×4mol/L-1.344L/22.4L/mol=0.42mol,则Fe元素的物质的量是0.42mol/2=0.21mol,再根据Fe元素守恒,所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也是0.21mol,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