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017·全国Ⅰ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 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 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 分)
42.(2017·全国Ⅰ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表 4
时间 |
中国 |
外国 |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 |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 | |
30 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
印刷机。 | |
14~15 世纪 |
废除丞相制度。 |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 |
佛罗伦萨 200 余家纺织工场 | |
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
雇佣 3 万余名工人。 | |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 |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 |
鞭法”改革。 |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 | |
16 世纪 |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
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 |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 |
雷特》。 | |
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
||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 |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 | |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
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 |
17 世纪 |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 |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
到达北美。 | |
郑成功收复台湾。 |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表 4 为 14~17 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
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45.(2017·全国Ⅰ卷)[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 1956 年改革以后,在近 30 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 年 9 月, 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 年, 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 1985 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 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80 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80 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7 分)
46.(2017·全国Ⅰ卷)[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43 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 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 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47.(2017·全国Ⅰ卷)【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公元前 544 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 分)
17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参考答案
题号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答案 |
A |
C |
C |
B |
A |
A |
B |
C |
B |
D |
D |
A |
41.(25 分)
(1)作用: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42.(12 分)略
45.(15 分)
(1)特点: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意义: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46.(15 分)
(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构想: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47.(15 分)
(1)原因: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 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意义: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