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
A.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
B.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
C.寄生在棉铃虫体内的线虫基因
D.普通棉的突变基因
[答案] A
[解析] 用于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的基因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基因均可用于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而应根据棉花自身受害虫的危害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对棉花害虫具有较强杀伤作用的基因。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分离出的Bt基因能控制合成不同结构特性的伴胞晶体毒素蛋白,从而具备对不同种类害虫的杀伤能力,A正确,B、C、D错误。
2.图甲、乙中的箭头表示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neo表示新霉素抗性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质粒用BamHⅠ切割后,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在构建重组质粒时,可用PstⅠ和BamHⅠ切割质粒和外源DNA
C.用PstⅠ和HindⅢ酶切,加入DNA连接酶后可得到1种符合要求的重组质粒
D.导入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可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
[答案] C
[解析] 图甲中的质粒用BamHⅠ切割后,会破坏两个磷酸二酯键,磷酸二酯键是由相邻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脱水形成的,因此只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由于BamHⅠ的切割位点在目的基因的内部,使用它切割外源DNA会破坏目的基因;用PstⅠ和HindⅢ切割质粒后,虽然破坏了ampr基因,但是会保留下neo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以备筛选。用PstⅠ和HindⅢ切割外源DNA后,可得到两个能与质粒连接的DNA片段,但是只有带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与酶切后的质粒连接才符合要求;由于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遭到破坏,因此,只能用含新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可使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形成氢键,实现黏性末端的黏合,形成重组DNA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位点是DNA中磷酸和碱基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C.T4DNA连接酶既可以连接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又可以连接双链DNA片段的平末端
D.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便于植物杂交育种
[答案] C
[解析] DNA连接酶又称“分子缝合针”,可使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实现黏性末端的黏合,形成重组DNA,A错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位点是DNA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磷酸二酯键,B错误;T4DNA连接酶可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之间的效率低,C正确;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便于植物体细胞杂交,D错误。
4.如图表示利用棉花叶肉细胞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的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棉花叶肉细胞原生质体愈伤组织根、芽棉花幼苗
A.①过程是在0.5~0.6 mol/L的甘露醇溶液环境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B.②过程表示原生质体在培养基提供的特定条件下形成愈伤组织,此过程叫做再分化
C.③过程中以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
D.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 B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时,去除细胞壁的方法是酶解法,即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原生质体在低渗溶液中会吸水涨破,所以选择0.5~0.6 mol/L的甘露醇溶液;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脱分化;再分化过程需要以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5.某农学院对玉米(2N=20)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和再生植株的研究(图示如下),下列有关叙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
A.图示过程在育种中称为单倍体育种
B.在花粉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对花粉进行消毒后才能进行接种和培养
D.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有10条染色体,是单倍体
[答案] A
[解析] 图示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属于单倍体育种的一个重要过程,得到的单倍体有10条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故A错、D对;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对培养基要消毒灭菌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C正确;花粉形成过程是减数分裂,所以在花粉形成过程中有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